第16章 帝王迟暮,计定中原(求月票) (第2/3页)
放心,此事之后,中原必定。”
顾瑾再次做出了承诺。
与以往完全不同。
他似乎也已经接受了赵匡胤身体的状况,想要了却其的心愿。
“有怀瑜此言,朕心甚安。”赵匡胤应声道。
话音未落,他竟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既有欣慰,也带着几分苍凉。
他轻轻摆了摆手:
“去吧。”
“莫要误了国事。”
“朕时日无多,怀瑜.务必要珍重。”
顾瑾迎着赵匡胤的目光,沉默片刻,终是没有再多说什么。他郑重一揖,转身退出帐外。
大帐之中霎时静了下来。
赵匡胤独坐榻上,目送顾瑾的身影渐行渐远,眼神复杂,却又一点点转为决然。
直至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光影交界之处,他才缓缓收回视线。
“来人。”他低声唤道。
帐外的侍卫应声而入。
此时的赵匡胤,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意气风发之时,周身散发出一股不容逼视的威严。他命人急召他最信任的禁军统帅入帐。
待人至前,他目光如刀,直视对方,语气沉肃如铁:
“若太傅之计成功,”
“朕命你:奉诏立斩刘继文,”
“而后即刻自尽!”
他要承受下所有的骂名,就如自己昔日所说一般。
一切的骂名让他这个造反之人来承受!
“你且放心——”
“会有人照顾好你的家人与子嗣,朕已让人将他们送去了巨鹿。”
若是换做他人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感到畏惧,毕竟这可是关乎着自己的生死。
但这可是赵匡胤最绝对的心腹。
那壮汉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直接朝着赵匡胤跪了下来,“末将,领命!!!”
对于赵匡胤所做的种种安排,顾瑾自是不会得知。
若是知晓的话,顾瑾绝对会拦住赵匡胤。
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从始至终,顾瑾都是一个不在乎他人评判之人,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也不会打破顾氏这千年以来的规矩,参与到这乱世之中。
但世间诸事向来就是如此。
顾氏至今即使什么都不去做,也终是会有人去站出来主动维护顾氏的声望。
时间匆匆而逝。
顾瑾自返回太原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种种琐事之上。
——在严格的军法之下。
一众将士虽然心中仍旧是有着不小的战意,但面对前来进攻的辽军,还是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退军,甚至有不少人还做出了败军之向。
四方人马全部朝着太原而来。
这瞬间便影响到了原本还僵持的局势。
宋军的这一次举动实在是太过于怪异,不仅仅是相当于放弃了刘继文这个队友,同样包括他们一紧占据的城池。
可谓是,将除了太原的一切全部都给让了出去。
——而随之而来的消息。
便是那些进攻的辽军,通过败亡的宋军将士们口中得知了关于赵匡胤的种种传闻。
上京临潢府。
“陛下,臣要弹劾丞相王应琛贻误战机!”
“让我军错失大胜!”
一声声的骂声在整个辽国皇宫大殿内响起。
数位宗室加上了十余位大将的共同弹劾,无论是在任何时期都堪称是朝堂的大事。
若是换做以往。
甚至都不需要王应琛主动去开口,法家的一些鹰犬包括他麾下的谋士们便会直接站出来去反驳这些人。
但这一次,他们谁都未动。
王应琛已经侵犯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
换句话来说——
那便是他没有分配好蛋糕。
其实这也是王应琛这种寒门士子的最大问题了,他确实有些才能,但是对于庙堂的不了解以及对于自己的过度自信,就注定会造成如今的这个局面。
哪怕就算是没有此事,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王应琛这种人都很难落得一个好下场。
这或许同样和他们的行事风格有些关系。
法家的这些人。
能做成大事且落得善终之人很少很少。
整个大殿之内的气氛愈发严肃。
眼看着无人开口,王应琛不得不走上前,表情仍旧是那般的高傲,无事了那些弹劾他的人,只是朝着耶律贤行了一礼:“陛下。”
“此前,臣仍对宋主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