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双方博弈,顾瑾破局(求月票) (第2/3页)
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王应琛的想法确实很对。
在这仍以农为本的时代,凭借辽国辽阔疆域,切实推行法家那一套耕战体系,确能在数年之间强兵富国、倍增国力。
但他终究太年轻了。
这也恰是法家士子常陷的窠臼——
过于执信“法、术、势”之道,笃信严刑峻法、权谋驭下,却轻忽了人心相背、利益交织之复杂。
如同商君立法而秦强,却亦埋下怨望之种;
韩非论君势,却难终自身之局。
王应琛眼中只见律条与君权,漠视了旧族权益、朝堂平衡,乃至人情缓急之间藏着的变数——
而这,正是顾瑾可以借力破局之处。
其实甚至都无需顾瑾去琢磨该怎么下手,还未等过去多久,就已经有人送来了密信,想要与顾氏联手,共同除掉王应琛。
他已经影响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以他的底蕴。
还不足以让所有人都甘心受他胁迫。
对于这封密信,虽然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王应琛的再次试探,毕竟这送信之人甚至都未曾表明身份,但顾瑾自是顺之行事,只不过确是未曾在其中明着出力。
于他而言。
有着这一封密信其实便已经足够了。
就在此事过后,顾瑾当即便再次利用起了顾氏早已隐藏在各国之间的暗探,联络起了北汉境内的各家学子。
——尤其是刘继元。
没错,顾瑾虽是大败刘继元,但却并未取他性命。
这种人就是个搅屎棍。
留其一名反倒是会有可能又想到很多东西,顾瑾又岂会去成全刘继文?
刘继元本就是个十分暴虐之人。
尤其是再次战败之后。
他虽然名为帝王,但如今已经完全就没有了半点的地位。
这对于他这种人而言,本就是折磨。
顾瑾就是要通过这些人来煽风点火,推动辽国内的暗涌,这绝对可称之为当前局势之下,最好的破局之法。
整个计划也是颇为顺遂。
但可惜的就是赵匡胤的身体确实在当前局势之下越来越差。
宋军主帐。
看着脸色越来越差,甚至已经难以起身的赵匡胤,顾瑾的表情同样也是愈发复杂。、
“怀瑜.”
“朕,能否死在战场之上?”
赵匡胤强忍着身体所带来的痛苦,就那样紧紧的盯着顾瑾说道:“此生,中原能否一统?”
其实若是没有顾瑾的话。
以赵匡胤的性子,绝对会选择直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就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
当然,这并非是代表着赵匡胤相比于原史没有任何的长进,毕竟在原本历史之中,赵匡胤数次北伐皆是惜败,最终还死在了途中。
但以如今的局势而言。
大宋的国力哪怕是强攻,也并非是没有可能拿下整个北汉。
但主要问题就是,国力不是这么消耗的。
辽国疆域本就远超大宋。
哪怕这一仗能够拿下整个北汉,那宋军所付出的代价也一定不小,而这所引起的反应就只能是一个。
那就是大宋可能百年之间都难以一统整个天下了。
顾瑾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始终都没有选择强攻。
而这也正成为了赵匡胤的遗憾。
他想要一统中原。
想要会让自己的这一生最后落幕在战场之上,至少不能就这样毫无意义的死去。
听到这话,顾瑾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但只是默默的朝着赵匡胤拱了拱手,认真的道了句:“陛下放心。”
并非是他没有自信,无法做出承诺。
相反,如今的他远比以往有自信。
但这其中所需要的时间到底要多久.顾瑾就不能确定了。
赵匡胤的身体太差了。
可以说现在的他就如同风中残烛,时刻都会死去,就仅仅只剩下一个执念所牵挂着。
顾瑾又能给出什么回答?
这一句话,其实便已经足够了!
整个天下的局势在双方的不断博弈之间悄然生变。
王应琛在针对宋军;
顾瑾在着手于辽国内部的矛盾。、
双方手段齐出,一方是想要分清其中的真伪,另一方则是要激发其潜在的矛盾。
如今的百家之人确实是变化非凡。
尤其是对于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