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6章 百家争鸣,灭二国扬天下(求月票)

第6章 百家争鸣,灭二国扬天下(求月票)

    第6章 百家争鸣,灭二国扬天下(求月票) (第2/3页)

甭说是那些文臣,甚至就连不少武将都不答应。

    包括赵光义等宗室!

    但,他们终究是拦不住赵匡胤。

    顾瑾其实对此倒是并不怎么在乎,顾氏这些年来纵使持续辉煌也未曾代代都担任太傅之职,但赵匡胤的态度却十分的坚决。

    他先是与群臣讲道理。

    直至发现道理讲不通了之后,他便直接挥下了自己的屠刀。

    他,从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这就是大争之世的开国之君,没有任何人能够挡住他的道路,拦下他已经确定了的想法。

    重用顾氏,是赵匡胤丝毫都不隐藏的想法。

    他也不在乎什么后世之名。

    同样的,他也不怕无官员可用,顾氏学院之中有无数的学子愿意跟随顾氏子而来。

    这给了他十足的底气。

    至于武将方面,赵匡胤本来还想着和他们讲讲道理。

    但顾瑾这一次却拦住了他。

    与文臣不同。

    武将这方面,只需要一场大胜便足以让对方心悦诚服。

    而这,也恰恰就是顾瑾最为擅长的方面。

    他的武力与统帅值,在经过“洛书协律器”的加持之下,可是有着足足80、81点。

    这已然可称之为当世最为顶尖的一批统帅了。

    纵观整个青史。

    能够达到顾琛那种满数值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超过九十之人都是罕见。

    他必须要亲自折服这些人,才能真正的坐好武宗之首的位置。

    而且对于顾瑾而言。

    他一直都记着一句话。

    顾氏走到今日,并不需要任何人的搀扶!

    而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南唐,与南汉等国!

    这与赵匡胤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顾瑾与他两个更不是会犹豫的人,就在确定了目标之后,顾瑾亲自率领大军直奔南方而去!

    乾德四年,十一月。

    大战,骤然而起。

    天下人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此。

    各国不仅想借此窥探大宋的真正实力,也同样想看清顾氏子弟的才略。

    这可是顾氏多年隐退之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出手。

    又怎么可能不被天下人所瞩目?

    顾瑾对此心知肚明。

    这一战,他毫无保留,将顾氏累积的声望与谋略运用到了极致,意图以最快速度连下二国,彻底重振家门威名。

    这并非出于顾瑾的一己之私。

    顾氏既已与赵宋联手,本就震动列国。

    顾氏扬名,便是赵宋扬名。

    他不愿、也不能浪费时间。

    如今,列国纷纷推行改革,就连契丹也改国号为“辽”,意图顺应九州大势、焕然一新。

    这一切,皆是大一统路上的变数。

    顾瑾决不允许此次统一出现任何意外。

    在这一背景下,这一战的结果,几乎毫无悬念。

    南汉君主刘鋹,闻听顾瑾率宋军前来,未战先怯。

    他本就民心尽失,大敌当前,更毫无亲自率军、振奋士气的胆识,反而采取了一个极其愚蠢的策略:

    他竟修书送至顾瑾手中,自诩“汉室子孙”,恳请顾氏与刘氏再度联手,光复大汉江山。

    这是身边宦官为他献的计。

    刘鋹深以为然,在他眼中,顾氏与刘氏的历史渊源,无论如何都该远胜于新兴的赵宋。

    他不仅许下与赵匡胤相似的承诺,更提出要封顾氏为王。

    此举看似精明,然而当顾瑾将书信公之于众,南汉最后一点军心,也随之彻底瓦解。

    甚至未等宋军兵临城下,南汉朝廷内部已生变乱。

    刘鋹被自己的臣子捆绑出城,献降于大宋。

    不足三月,南汉便亡于大宋兵威之下。

    当然——

    虽是如此,但南汉国内仍是有着一些忠心于皇室之人。

    虽是礼崩乐坏。

    但在九州之内,从不缺少这般的豪杰。

    对这些人,顾瑾起初并未一味强压,而是派人多方劝降。

    直至眼见劝说收效甚微,他才亲率大军出击,将一切潜在的抵抗,彻底踏平。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纵使南汉实力本就不算强盛,君主刘鋹又昏庸无能,可这毕竟是一国之地。未等大军兵临城下,便已引发内乱、君主被缚献降——如此威势,足以令列国为之屏息!

    南唐君主李煜几乎第一时间遣使送来国书。

    与刘鋹不同,李煜虽非明君,却以诗才名扬天下,也并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