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凌烟阁(求月票) (第2/3页)
氏子弟全都在劝说着顾彦。
    顾彦并未去管小辈,只是看向了如今只剩下几人的同辈兄弟,笑了笑道:“换做是你们,你们会回去嘛?”
    他的语气十分轻松,但瞬间便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他们没法回答。
    因为他们也从来都想过回去。
    见众人沉默,顾彦再次笑了笑,旋即看向了那漫天的繁星,感叹道:“大兄此生都献给了顾氏。”
    “我这个受益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大兄的脸面不是?”
    “你们放心。”
    “我是不会有事的。”
    满天繁星之下,泪水在不觉间便从他的眼角之中滑落了下来。
    看着默默流泪的顾彦,一众顾氏子弟同样也是沉默落泪,一些小辈看着这一幕,明亮的眼神亦是愈发复杂。
    言传身教始终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纵使顾彦身死,这种传承也始终不会断。
    顾氏将耕耘这片土地。
    直至——
    它彻底的融入到九州之中。
    长安。
    无论是李世民的旧部也好,亦或是朝堂群臣也罢,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觉到了岁月的无情。
    李世民老了。
    昔年在战场之上所留下的病症逐渐在他的身上显现了出来,并且一个个随着他而起事的臣子也是相继离世。
    一股难掩的沉重感笼罩在整个大唐庙堂之内。
    李世民也变得愈发的沉默,不再像昔年的那般斗志昂扬。
    时间终究是会带走一切,使得一代新人换旧人。
    太极殿。
    在议论完朝政之后,李世民再一次的回忆起了昔年种种。
    或许人就是这样。
    只要到达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便会开始怀念过往,李世民同样也是如此。
    他与众臣回忆起了昔年的种种。
    提到了顾泉,提到了与众人相识的过程,包括决议造反之时等种种,甚至都提到了李建成。
    他的眼眶越说越红,到了最后甚至都落下了泪水。
    其实顾易曾经还感叹过。
    李世民变了,不像是原本的历史记载之中那般的容易落泪。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也是渐渐体现了出来。
    孤独——
    这似乎是每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能的帝王,最后都需要面对的磨难。
    群臣亦是感慨万分。
    这时,李世民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忽地就站了起来:“朕要建一座阁楼!”
    “将诸位对朕,对我大唐有功之人全都供奉其中!”
    “与朕共享后世祭祀!”
    突然的决定不由得让所有人一愣,但随后便是纷纷眼神一亮。
    又有谁不愿享受后世之人祭祀呢?
    贞观一朝。
    哪怕就算是截止今日为止,这一朝同样都是前无古人。
    他们这些臣子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陛下圣明,若铸此阁,天下士子定会感叹陛下纳才之心!”
    “陛下圣明!”
    霎时间,声声的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李世民并不是个会犹豫的人,当即便定下了此事,令人于皇城太极宫内修建阁楼。
    更是为其取名——
    凌烟阁!
    整个朝堂都关注到了此事,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入选阁中。
    这种成就对于他们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甚至都超过了读书人从古至今那名传青史的梦想。
    可能入此阁之人,也唯有李世民能够决定。
    李世民显然十分的在乎此事。
    他将朝政交给了李承乾,而他自己则是认真的思索了起来。
    虽然追忆功臣,但自然也不仅仅是追忆功臣。
    一个皇帝任何的所作所为都需要去考虑政治用途,更别说是李世民这样英明的皇帝。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放在了凌烟阁之上。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
    直至数日之后,李世民这才最后确定了人选。
    ——共二十七位功臣。
    其目标不仅仅是只有贞观一朝,还包括了武德朝,并且各方势力皆在其中。
    关陇集团、山东豪杰、江南士族、外戚与宗室。
    其实对于这个名单。
    群臣虽然十分的期待但心中却也早就已经有了猜测,毕竟大唐才建国多久,有哪些人立下了多少的功劳,包括与李世民的亲疏远近实在是太好判断了。
    但当见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