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刘肇崩,托孤摄政 (第2/3页)
。
    顾熙一直都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之中。
    他仍旧是在执政。
    虽然刘肇的身体好了,但是无论是群臣也好亦或是顾熙也罢,都希望他别像之前那般勤政。
    这倒并不是因为贪权。
    实在是刘肇的关系太大了。
    如今且还有废后风波,若是刘肇身体再出现问题,那局面便彻底无法改变了。
    当然,涉及到各种大事之时,刘肇亦是要亲自做主。
    而就在这种状况之下。
    此番废立皇后之事,竟然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对于当前的大汉盛世而言。
    根本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
    ........
    ——永元十四年。
    烧何羌造反,被安定郡兵击灭,彻底解决了西海大小榆谷之地的羌患。
    顾熙深得顾氏子弟于农耕方面的天赋。
    察觉到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当即上书请立郡县。
    刘肇对于这种事自然不会反对,划定西汉郡,并派军前往,于青海湖附近广增良田于民。
    而同时间,商税的减少,大大促进了整个大汉的商业发展。
    班超于西域的威望可不是吹出来的。
    若是谁能超过班超。
    恐怕也只有在西域被称为“昆仑之怒神”的顾晟能够超过。
    在他多年的经营之下,如今的西域已经算是彻底稳固。
    有如此地利且再加上朝廷的政策。
    大汉的商路可谓是达到了顶峰。
    丝绸、瓷器、铁器等皆是迎来了磅礴的发展,大量金银珠宝从外流入大汉。
    整个大汉的国力再创新高,真正达到了顶峰。
    各地屡屡惊现“祥瑞”。
    天下之人都在夸赞着天子的仁德。
    百姓们对于顾康的祭祀愈发兴盛,甚至是渐渐形成了习俗那般。
    但唯一不幸便是,刘肇的身体并没有好转多久,便再次复发,甚至愈发严重。
    虽然顾熙仍旧可以顶着。
    但天子的身体,却仍是所有人都牵挂的大事。
    ——永元十六年。
    洛阳附近多地出现“嘉禾”,被誉为象征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祥瑞。
    群臣上奏请刘肇改元。
    并顺便祭祀上苍,想要保佑刘肇的身体。
    对此,刘肇并没有拒绝。
    不过他却也并未如同昔年光武、章帝时那般,前往泰山封禅。
    只是祭拜了三代先帝。
    随后便宣布改元“元兴”,寓意“万象更新、国家振兴”。
    或许正是这如今的盛世让刘肇振作了起来。
    就在改元之后。
    他竟然又有了子嗣,刘肇为他取名刘隆。
    似乎是受到了之前后宫风波的影响,这一次刘肇竟决定将刘隆送到民间秘密抚养。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孩子能不能活到成年。
    但皇帝有了子嗣,对于当今的天下自然是一件好事。
    而刘肇也十分开心,甚至就连身体都有了好转之象。
    这一次的改元似乎是真的有了作用。
    可就在两个月之后。
    西域传来消息,定远侯西域都护班超薨世。
    遗愿“葬于玉门关”,想要死后亦为大汉看住整个西域。
    此事对整个大汉造成的影响远超想象。
    刘肇十分伤心。
    下令厚葬班超,遵班超遗愿。
    并于玉门关刻顾晟与班超画像,留后人敬仰。
    此事之后,他再一次的病倒了。
    并且此次病情之重,远超以往,短短数日之间,便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
    章德殿。
    气氛凝重而压抑。
    顾熙缓缓踏进殿内,看着躺在床榻上的刘肇,眼神中亦是含泪。
    “陛下。”
    他轻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刘肇悠悠地睁开双眼,起初眼神中透着几分凌厉,待看清来人是顾熙后,眼神逐渐缓和下来。
    “明远,群臣可都来了?”
    刘肇看着顾熙问道。
    “群臣已在门外侯旨!”顾熙连忙回答。
    刘肇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艰难地抬起手,说道:“明远,你先过来。”
    “朕有话要对你说。”
    顾熙连忙走了过去,直接跪在了刘肇面前。
    刘肇立刻紧紧抓住顾熙的手,目光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格外认真地说道:
    “皇后虽品德贤良,然当初朕的遭遇不得不防。”
    “朕,待会会在群臣面前赐你摄政之权。”
    “待隆儿长大,替朕将这个天下完整的交给他。”
    刘肇的双眼布满血丝,紧紧盯着顾熙。
    眼神中既有壮志未酬的不甘,又有对未来局势的深深担忧。
    他并非畏惧死亡,而是对天下即将面临的变局充满了恐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