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6 疑者互疑 (第2/3页)
裴元又行了两日,等到人马都疲惫不堪了,才在德州城外遇到了北上的岑猛。
岑猛见到裴元大喜,连忙向他回报南下以来的事情。
自他接到裴元的命令,岑猛就马不停蹄的找到了兼任着济宁卫指挥使,在济宁整合兵马的陈头铁。
随后陈头铁就带着罗教的那些心腹精兵去和在东昌府募兵的陈心坚汇合。
陈心坚前往东昌府募兵的时候,就是带着任务南下的,他的兵马一直就在高唐州的左近活动。
为了便于裴元及时了解状况,陈心坚又打发岑猛北上,前往右都御史萧翀临时驻扎的德州打听消息。
裴元听了欣慰,连忙向岑猛问道,“那你可打听清楚了,萧翀为何停在德州没有南下?”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萧翀到了这里,勉强就算到了任务地点了。
岑猛答道,“我听说萧翀留在德州,是为了召山东按察使金献民,以及按察使司的主要官员们前去相见。”
“与此同时,也让出首举报的徐州左卫指挥使丁鸿携带证据,前往德州。”
裴元目光微动,追问道,“没有传唤张凤吗?”
岑猛回忆着自己掌握的情报,答道,“没有,好像是说右都御史要先掌握张凤贪赃枉法的证据,再将他一举拿下。”
裴元闻言冷笑道,“看来,萧翀还是打算要保张凤。”
岑猛听了有些不敢信,“应该不至于吧?我听说这次萧翀带来了十三道御史,还有两位六科给事中,完全就是办大案的架势。”
裴元道,“山东这边举报的乃是大案、窝案,朝廷再怎么想装糊涂,也得按照大案、窝案的标准来办。”
“就算杨廷和一系的人要保张凤,那明面上也得大张旗鼓一番,如此才能给出让朝野信服的结果。”
这种东拉西扯,先从边边角角开始查案的手法,裴元可太熟悉了。
先审审举报的人知道点什么,然后再让人去问问张凤,这些事儿好不好平。
等到张凤把事情的手尾处理的干净,萧大钦差就该铁面无私的驾临临清,一条条的审问检举的内容。
再接着就是受了委屈的好干部张凤据理力争,百姓们也为张青天打抱不平。
接下来原告变被告。
背刺同僚的小人丁鸿等辈受到当众申斥,其他人也拿出丁鸿违法乱纪的证据若干,萧大钦差还会表示将会秉明天子,惩恶扬善云云。
说到底,终究是应了裴元的那个判断。
真相是什么不重要,他杨廷和不能错。
知道自己顺利的在德州堵住了萧翀,裴元在松了口气之余,也颇觉有些棘手。
因为他这次的时间很赶,非常担心京城那边出什么变故。
可若是萧翀一直缩在德州不动,那他的这次突袭,就失去了大半的作用。
还是得设法逼迫萧翀动起来,至少得让他离开德州。
裴元想了想,有了主意,于是对岑猛道,“立刻派些人手,去德州城里散布消息。就说正在临清督造漕船的张凤,听说朝廷派了御史来查他,已经从临清赶往东平去督建河道了。”
岑猛没多少主意,生怕办错了事情。
连忙小心的问道,“千户的意思是?”
裴元道,“这次山东的弹劾上书很急,朝廷派人下来查案也很急。就算上面抢先派人私下来见张凤,但因为那时候大多事情还未敲定,很多事情都无法充分沟通。”
“萧翀的这个搞法虽然有些猫腻,但是看着还是挺唬人的。”
“张凤就算信任杨廷和,但是和下来查案的萧翀,未必就能有多少默契。”
“同样的,萧翀又能相信张凤多少?”
“只要咱们营造出张凤想逃的氛围,那么萧翀八成就会以为张凤误解了他的意思。”
“那么不管是萧翀为了应对舆论的压力,还是避免张凤多做多错,都只能尽快赶往临清,与张凤亲自见面。”
裴元细细一说,岑猛立刻道,“卑职懂了。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猜疑,诱使他们以为对方也在猜疑自己,从而打乱他们的步骤,然后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裴元赞道,“不错。”
接着,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