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恰同学少年(一)(二合一章节) (第2/3页)
种一季,又没有什么化肥农药,一亩的产量也就只有300多斤。
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也勉强够吃而已。
偏偏从民国二十九年入秋开始,老天爷也邪门了,快一年了也没有下过几场雨。
一亩稻谷就只收了两百斤不到,当时就靠在田里种点红薯和南瓜,填补上一家老小粮食的缺口。
这些粗粮就算比较耐旱,也是要浇水才能活下来。
可水塘里就存了那么一点水,要是让刘家寨的刘家人挖开,通过水沟引了过去,我们杨溪的江家人就不够了。
为了那点水,双方之前早就打了好几次架,虽然没有打死人,可是两村人早就打红了眼,说不定哪天就要出人命。
没等我提着土铳出门,堂哥的声音就再一次地响起:
“桥伢子你莫急啊!不是刘家人来抢水,是胡彪、胡团座他老人家回来了,昨天在培子园最先露面,一个人就捶死了两头大老虫。
(新宁人把老虎,叫作老虫)
听说侯县长连夜派了保安团的江大膀子去请人,今天上午就要进城。
今天要是去晚了,搞不好就没有我们江家人的机会。”
听到这话,我再也顾不上其他,拿起一个褂子搭在了肩膀上,去厨房里揭开水缸盖子,喝了一大瓢的凉水就匆匆出门。
跟着堂哥来到村子口,发现已经有二十来人等在那里了。
全部都是我们江家人,年纪和辈分最大,是今年32岁的江克铭,年纪和辈分最小的不是我,而是才十五岁多远房堂弟江金荣。
看到我和堂哥也到了后,辈分都算是我爷爷那一辈的江克铭,嘴里喊了一声‘走’。
带着我们沿着一条满是露水小路,抄了一条近道向着县城那边赶去。
这个时候都没有天光,只有漫天的星光为我们照着路,早上的气温也有些发凉;行走之间没有人说话,唯有彼此呼吸声传到耳朵里。
可是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一股巨大的火热。
理由很简单,对于我们江家人来说,胡彪不仅是我们新宁出身的一个大英雄,一个跟外人说起来后脸上有光的人物,更是代表了一个机会。
因为按照胡团座之前的那些传说,他每次出现哪里,基本都要在当地招兵买马,然后练出一支部队打鬼子,打出一个大的胜仗。
跟着他的那些弟兄,一个个也能升官发财。
就算胡团座每次打完之后,总会偷偷地离开。
跟着他打仗的弟兄们,很少有机会能如同平定县的那批人一样,如今在晋西北游击区,一个个都成了营长、团长,甚至是师长这样的大官。
在胡团座离开之后,其他的部队,甚至是中央军,都会开出了好价钱来招揽,起步都是一个副排长。
所以说,我们江家人都是为了拼一个出身,拼一个出人头地,去投奔胡团座的。
至于传言之中还说了,胡团座能打仗没错,但每一次打的都是恶仗,跟着他的弟兄们九死一生,没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这一点怕什么,老话说得好!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再说了,我们可是湘军元老江忠源的族人,都是湘军的后代。
江忠源当年带着数千新宁子弟组建湘军,打死了发匪首义的二王,两年的时间里官升九级。
要不是早早战死,未来的成就搞不好比起曾剃头都要更大。
可就算如此,在他麾下的那数千人中,也是成功打出了新宁一大批晚青时期的大官和将领。
比如说:刘坤一,朝廷重臣,湘军后期的统帅。
刘长佑,先后担任桂省、粤省巡抚,两广、直隶和云贵总督。
江忠济和江忠浚,他们两人是江忠源的亲弟弟,靠着功劳累积前后担任知府、道台、布政使等职务。
翟国彦,担任粤省水陆提督。
除了这些之外,新宁还有二十几人,原本不过是书生、农夫等身份,结果靠着将脑壳别在裤腰带上拼命,搏了一个出身和升官发财。
搏了一个让子孙后代,好些年的荣华富贵。
他们当年能豁得出去,我们这些穷到只剩下一条烂命,饭都吃不饱的人,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地方?
看到了这里的时候,看着屏幕中的百岁老人,在说着这里是那一个豁出一切的表情,武文忍不住脑壳中冒出了这样一句: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这样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思想,真心是影响了这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啊……
******
在沉默了一会后,江金桥、江老,他又继续讲述了起来:
当年新宁的县城面积不大,还有着一圈老城墙围绕;胡团座他们从培子园进城,自然是从老北门进城了。
可能是那一大瓢凉水的原因,路上我因为肚子疼去路边方便了两次。
江克铭他们懒得等我,就说先去给我占地方,带着人先走了。
等我赶到了北门之外的时候,时间才是天光了没有多久,按说胡团座他们还要两三个小时才到,眼前黑压压的却都是人,怕不是有着上万人之多。
我伸着脖子看了一圈下来,哪里能看得到我们江家的那二十几人。
反而注意到一些细节,人群中有好多年轻的小伙和汉子,怕不是周边几个乡的青年今天都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