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91章 不谋而合

第791章 不谋而合

    第791章 不谋而合 (第3/3页)

与汇沣银行总部形成风水对峙,于是汇沣认为公司股价下跌、业绩受挫,是中银大厦的风水局造成的。

    为应对此局面,汇沣银行在1991年于楼顶加装四门大炮造型的装饰构件,通过“以武制煞”的方式化解煞气。

    说来也奇怪,在这四门大炮造型的装饰构件安装好之后,1992年汇沣银行便扭亏为盈,股价回升;

    而中银大厦则在同期遭遇高管变动与业绩滑坡。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水格局的改变还因台风引发过纠纷,1991年台风导致其中两门大炮炮口转向隔壁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随即向汇沣银行发出律师函,要求其调整大炮方向。

    这一事件被广泛报道,成为香江商界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

    林浩然看着图纸,脑海中浮现出前世那场著名的“风水大战“,不禁莞尔。

    风水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重要的是,这反映出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企业形象与文化的象征。

    汇沣银行以其说是信风水,何尝不是特意做给市民们看,让他们对汇沣银行重拾信心呢?

    当然了,这已经是林浩然上一辈子发生的事情了。

    而他如今所处的世界,早已经因为他的穿越,而彻底改变了。

    汇沣银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汇沣银行,已经失去了金融霸主的地位,如今更是被他这位华商收购了。

    所以,未来这个有趣的“风水大战”,大概也不会发生了。

    “这栋大厦的外观,还停好看的。”马世民的声音,让林浩然回过神来。

    “预计建造成本在10亿美元左右?”看到这里,林浩然便觉得离谱。

    10亿美元啊,不是港元啊。

    一栋180米高的建筑,还是在80年代初期设计,预计建造成本居然高达10亿美元,换成港币,那可就是52亿港元啊!

    林浩然看到这里,心中不禁摇头,简直就是离了个大谱。

    像置地集团目前在中环正在建造当中的世界第一高楼,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公司涉及,预估建成资金也不过是三十多亿港元而已。

    而这栋仅仅180米高的大厦,成本居然要到52亿港元。

    在林浩然看来,这简直就是离晒大普!

    实际上,林浩然不知道的是,这栋大厦最终的建造成本,确实如预估的差不多,花了足足52亿港元。

    而之所以建造成本如此昂贵,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大厦的3万吨钢构件来自英国,玻璃和4500吨铝构件来自美国,服务组件来自日本。

    这种全球化协作模式在当时属于创举,但也大幅增加了运输和协调成本。

    此外,大楼采用模块化设计,由5个大型钢模块组成,均在英国造船厂预制后运至香港组装。

    这种工艺虽提高了效率,但预制和运输成本高昂。

    另外,使用的玻璃幕墙、铝制表皮等都是高端材料,造价昂贵导致成本过高。

    还有多个原因,都是这栋大厦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

    放在此前的汇沣银行,正是它处于最巅峰时期,用52亿港元造新总部,不仅仅能够彰显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行业领军地位,更是在提升汇沣银行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向整个香江乃至全球金融界宣告其不可撼动的霸主姿态。

    然而,如今的汇沣银行,已经不是曾经的汇沣银行了。

    他不仅仅已经不再是香江金融界霸主,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盈利能力也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它现在已经是恒声集团旗下的一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根本没必要建这样华而不丽,代价昂贵的建筑。

    经济实用,才是硬道理。

    何善恒看出林浩然的顾虑,便说道:“浩然,我明白你的想法,以汇丰银行现在的状况,确实不适合投入如此巨资建设新总部,所以我也不赞成继续执行这个设计图。“

    马世民也赞同:“52亿港元不是小数目,这笔资金如果用在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上,可能会带来更直接的回报。“

    林浩然在办公室里踱步思考,突然停下脚步:“但话说回来,一个现代化的总部对提升企业形象确实很重要,如今汇沣银行的总部,确实满足不了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形象提升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所以第四代汇沣总部大厦,确实要建了。“

    他回到座位,目光重新落在设计图上:“但是,用52亿港元建造这样一栋大厦,肯定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一栋大厦吧,这个位置,高度在200米到300米之间会更好点,至于建造成本,控制在20亿港元以内范围吧。

    20亿港元,建造一栋200米到300米之间的一栋大厦,完全绰绰有余。

    比如,未来那栋大名鼎鼎的中银大厦,始建于1985年,到1989年建成,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而这样一栋大厦的总投资,也不过是2.5亿美元罢了,换成港币,也不过是十几亿港元。

    所以,拿20亿港元来建造汇沣银行新大厦,完全绰绰有余!

    何善恒立即领会了林浩然的意图:“确实如此,如果我们把预算控制在20亿港元,同时将建筑高度提升到200-300米,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象征意义上都很合适,而且使用自有地块,确实能省下大笔土地成本。“

    马世民补充道:“我建议可以邀请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竞标,要求他们在预算范围内发挥创意,这样既能保证设计质量,又能控制成本。“

    林浩然点头赞同:“这个思路很好,我们要建的不是最奢华的总部,而是最合适的总部,它要体现我们的实力,但更要体现我们的智慧与务实。

    不过,我倒是有个建议,你们知道贝聿名先生吗?“

    “当然,贝聿名先生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我还是认识的。”何善恒笑着说道。

    马世民也点头表示认识。

    “我建议,请他来设计吧!”林浩然提议道。

    中银大厦,便是由贝聿名先生设计。

    在林浩然看来,汇沣银行新总部由这位著名的华人建筑师来设计,显然再适合不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