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央视露脸,扬名内地! (第2/3页)
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傍晚的。
晚霞映照在鹏城的天空,而此刻,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数以千万计甚至是上亿的内地民众正围坐在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这个年代,电视机虽然还是奢侈品,能用得起的不算多,但整个内地大约在使用的电视机有一千万台左右,而一台电视机,通常会聚集许多人过来看。
因此,上亿的观众,还真不是夸张的数字。
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用庄重而亲切的声音说道:“下面播送本台特稿: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助力内地改革开放纪实。”
电视屏幕上,画面切换到了万青-蛇口工业园区盛大开业典礼的现场。
只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巨大的红色充气拱门上写着“热烈庆祝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开业大吉“的金色大字。
镜头扫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高耸的烟囱,以及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崭新的厂房前。
“这是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投资建设的万青-蛇口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五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园区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未来预计可创造近十万个就业岗位。”主持人的声音充满激情。
画面中出现了林浩然在开业典礼上剪彩的场景,他面带微笑,手持金剪刀,与省市领导并肩而立。
这是林浩然首次出现在央视上。
此前,他虽然也来过内地,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内地电视台的采访。
随后镜头切换到他在致辞中的讲话片段:“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
我们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培养本土人才,带动产业链发展,为内地改革开放贡献一份力量。”
报道详细介绍了园区的规划:占地面积达一百万平方米,主要以轻工业特别是快消产品生产基地为主。
特别强调了园区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即在蛇口设厂,利用毗邻香江的地理优势,产品可直接出口海外。
新闻还重点提到了园区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食堂、医疗所等生活设施,称赞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典范”。
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
很快,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林浩然在红牛工厂陪同领导视察的画面,接着是他与省市领导会谈的场景。
镜头中的林浩然西装革履,举止优雅,言谈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这是完全与内地年轻人不一样的气质与风采。
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偶尔夹杂着香江口音,举手投足间尽显国际化的商业精英风范。
“林浩然先生作为爱国港商,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内地投资建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投资建设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400罐饮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产品将远销海外,为国家创汇。
而像红牛饮料生产基地这样的庞大工厂,仅仅是他投资的一个项目之一,今天,18个像红牛饮料这样的项目同时投产。”主持人娓娓道来。
画面切换到林浩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段,他正侃侃而谈:“我认为改革开放不仅要引进资金和技术,更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标准。
我们要打造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老一辈人感慨万千:“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先进的厂房,咱们国家终于要有自己的现代化工厂了!”
新闻特别提到了林浩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以及他愿意参与投资的承诺。
报道还重点介绍了他提出的“一站式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等建议,称赞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操性”。
最让人震惊的是,林浩然当场表示旗下置地集团捐赠一亿港元,设立‘置地教育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内地高校优秀寒门学子攻读理工科专业,并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储备未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一亿港元啊,在这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RMB的年代,观众们实在是难以想象,一亿港元到底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目。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许多人甚至下意识地掰着手指头计算这笔钱的价值。
“我的老天爷啊,一亿港元!这得是多少钱啊?”一位老工人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语。
“一亿港元?咱们厂子一年的产值也才几十万RMB,这已经是县里最大的工厂了,这一亿港元,得顶咱们工厂干多少年啊!”
高校宿舍里,大学生们更是激动不已。
“这个基金专门资助理工科学生,咱们不就有机会了吗?”
“太好了!我正愁下学期的学费呢,要是能申请到这个基金就好了。”
“林先生真是有远见,知道国家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
新闻继续报道:“据悉,'置地教育基金'将面向全国高校,具体奖励标准暂时还没公布,不过,本台记者已经提前获悉,基金还将设立特别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
画面切换到基金管理的详细介绍:将由教育部和置地集团共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高效,获奖学生毕业后,还将获得进入林先生旗下企业工作的优先机会,实现“培养-就业“的无缝对接。
这则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巨大反响。
不仅普通民众为这笔巨额捐赠震惊,教育界更是为之振奋。
许多高校负责人当晚就开始研究如何争取基金名额,贫困学子们则看到了继续求学的希望。
而一些已经毕业的年轻人,则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虽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单位,但是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让他们觉得生活捉襟见肘。
看到新闻中林浩然旗下企业现代化的厂房和优厚的待遇,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成为这里面的员工了,听说在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