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19章 两虎相争,李加诚喜忧参半

第719章 两虎相争,李加诚喜忧参半

    第719章 两虎相争,李加诚喜忧参半 (第2/3页)

合,我们的设备已提前进场。

    员工方面,内地最不缺的就是人力资源,而且成本相比香江足足低了五六倍,也早早招聘到位,到时候,不管是员工薪资,还是厂房成本、原材料费用等,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工厂低不少,产品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9月3号正式开园,就意味着各工厂能同步进入生产阶段!

    所以,下个月之后,我们朗维集团旗下多个产品成本便可以大幅度下降,到时候,给惠康超市供货成本更低了,意味着我们甚至都不用烧钱了!”

    林浩然闻言,点了点头。

    在鹏城乃至珠三角其它城市开设工厂,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这其实也是当年整个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

    那么,老板们开厂图的啥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赚钱。

    要知道,在香江或者其他地方生产,成本高昂。

    但要是把工厂设在鹏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生产场地的租赁费用,还有税费成本等,都会大幅下降。

    综合考量,在鹏城生产的成本,预计比从海外进口产品,或是在香江本地生产至少能降低40%到50%,甚至降得更多。

    所以,惠康超市拿出200种商品开展30%的促销活动,对他们而言真不算什么难事。

    “老板,百佳超市那边,有许多产品如今已经属于朗维集团旗下的产品了,像维他奶、李锦记、力啤酒、巴黎欧莱雅、嘉士伯等这些香江市民熟悉的产品,即便对方知道是对手的产品,百佳超市也不可能轻易下架。

    因为有许多市民是习惯用这些产品的,一旦百佳超市将这些产品下架了,那么这些习惯了特定品牌的顾客,很可能就会转而投向惠康超市的怀抱,这无异于自断臂膀,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而这些产品,朗维集团自然也不可能给对方优惠,供货肯定继续供货,就是如果对方想优惠给顾客,就只能自己贴钱补贴差价。

    这等于是在用自己的钱,帮我们的品牌做推广,巩固我们产品的市场地位。”马世民笑着补充,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这就是我当初为何要进军快消领域的原因,我们不仅仅要掌握零售渠道,也要掌握品牌源头。”

    林浩然放下茶杯,微笑着继续说道:“零售终端固然重要,但握有高市场份额、深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李先生的百佳超市现在就像是在为我们‘抬轿子’,他补贴得越狠,我们的产品曝光率和销量就越高,品牌认知也越深。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血流干。

    如果不补贴我们的产品,也没事,那些顾客对比我们惠康超市与百佳超市的产品价格之后便会发现惠康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自然会用脚投票,转向我们的门店。

    无论百佳超市如何选择,主动权始终在我们手中。”

    快消产品,才是市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消费频次最高的品类。

    它们如同城市生活的脉络,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从清晨洗漱的牙膏牙刷,到餐桌上的一日三餐,再到夜晚放松时的一杯饮品,快消产品无处不在,紧密地与市民的生活捆绑在一起。

    而朗维集团,如今便掌握着其中不少知名品牌,这就让百佳超市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开得了。

    ……

    这一天,香江的街头巷尾,从未因柴米油盐而如此沸腾过。

    这个周日,阳光炽烈,却远不及市民涌入惠康与百佳的热情。

    两大超市巨头的价格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每一家门店都仿佛成了风暴的中心,人潮从开门那一刻起便未曾停歇。

    反倒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超市,今天基本没有什么生意,老板或者员工都只能在店里拍打苍蝇。

    “麻烦让一让!这里还有油!”在旺角的一家惠康超市内,店员声嘶力竭地喊着,刚推出来的一车朗维集团旗下某个特价食用油,几乎在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主妇们眼疾手快,购物车里堆满了纸巾、罐头食品和清洁用品,她们精打细算,比较着传单上的每一个价格,脸上交织着抢到便宜货的兴奋和担心好东西被买光的焦虑。

    另一边,观塘的百佳超市情况更为火爆。

    由于宣传上的降幅数字更为惊人,这里吸引了更多寻求极致便宜的顾客。

    个人护理品区域更是重灾区,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等的货架前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补货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抢购的速度。

    收银台前的长龙从店内一直蜿蜒到店外,不少人一边排队一边计算着今天能省下多少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的消费狂热。

    “哇!百佳的纸巾真的比惠康便宜两毛钱一包!”

    “快点去多拿几桶花生油!惠康的特价油快卖完了!”

    “两边都看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

    这样的对话在香江各个角落上演。

    公共交通上,随处可见提着两大超市醒目购物袋的市民;

    茶餐厅里,人们讨论的不再是股市楼市,也不再讨论嘉道理家族失去香江大酒店控制权的事情,而是哪里还能买到便宜货。

    这几乎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购物节”,只是发起者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博弈。

    在中环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李加诚面对着每小时一报的销售数据,面色凝重。

    最初的报告显示,百佳超市凭借更激进的降价策略,在开市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客流量确实实现了对惠康的反超,部分核心门店的业绩甚至同比增长了惊人的400%,超市里被堵得几乎水泄不通。

    这还是因为超市空间有限,一次性不可能进去太多人,结账的速度也较慢,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流量的进一步攀升。

    否则,营业额只会更加恐怖。

    百佳超市总经理面露喜色地说道:“李生,看来我们的策略奏效了,惠康超市显然客流量没有我们百佳超市的多,营业额肯定也没有我们多。”

    李加诚却缓缓摇头,手指重重地点在报表上那刺眼的“毛利率”一栏:“奏效?你看清楚这个数字!营业额是上去了,但我们每卖出一件货,就是在流血!这不是销售,是补贴!是烧钱!”

    他看得非常透彻。

    这就是在亏钱卖吆喝。

    百佳的降幅之所以能比惠康略高,完全是建立在和记黄埔承受更大亏损的基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