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决断魄力 (第1/3页)
刘备包围陈留之后,整体摇摆的兖州越发趋向于中立。
朝廷敕使团队得以顺利通过,这不是十几人的小队伍,而是三百余人杂合车骑的庞大队伍。
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诏书以及赏赐用的奢侈品,自袁术呕血而亡,部众分散后,许多人投奔许都朝廷时不仅带来了传国玉玺,还有袁术搜刮的珍奇宝物。
兖州刺史张杨收缩的非常彻底,他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人。
这个相对,是相对于吕布、赵基或张辽之类的人而言。
所以陈留城中守军作战意志十分顽强,他们相信吕布会来救他们的。
就算吕布坐视他们被叛军围攻,那赵基也会来救他们的。
张杨抽人抽的太狠,几乎等于放弃了陈留之外的郡县掌控,以至于人力大损的兖州,哪怕兖州士民很不想介入这场战争,可依旧被战争漩涡所左右,渐渐向着目前优势地位的许都朝廷靠拢。
只要兖州还有人想投机豪赌一场,这些人就会带着身边人投效许都朝廷,进而在许都朝廷授令之下去裹挟更多的人。
以目前的形势来说,兖州几乎无法避免,将再次介入战争。
以至于刘备包围张杨之际,许都朝廷敕使团队向北而走,而兖州一些衣冠、豪强在紧迫的危机感下,甚至决定放弃土地,携带宗族、乡党、部曲,结伴逃向外州避乱。
如东平、任城、山阳、济阴等郡国男女则顺泗水而下,前往徐州避乱;陈留、东郡本就残存人口不多,但迁徙意愿更是强烈,或向着雒中迁徙,或向着南阳迁徙。
兖州人口的再次分化,使得留守下来的人口,也普遍倾向于许都朝廷。
跟着许都朝廷打赢战争,他们不仅会拥有进身之阶,还能兼并家乡许多空缺的土地。
就在兖州残存人口激烈外流之际,清冷朝阳挥洒着光芒,甘宁的庞大船队自孟津顺流而下。
荥阳之北,敖仓。
甘宁亲领前队抵达,他顺流行船,堪堪日暮时抵达。
敖仓码头、仓储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恢复的也十分有限,在赵基眼中属于偏师级别的兵站,不过能容三千人宿营,并提供三千人马半月粮秣。
甘宁自不会在敖仓登陆,他来这里是为了见高顺。
高顺也提前在岸边等候,码头处的营房之内。
高顺、甘宁相互见礼后,两个人神情都是平淡,明显都不是善于攀谈的人。
高顺不卑不亢,手握木棍指着地图各种符号标记,讲述这些标记的含义。
甘宁耐心聆听,听完后还是感到有些诧异:“这么说,陈留只有刘玄德两万余人,他甚至没有接应、后继之军?许都各军不下三万,难道就无人肯动?”
高顺也是神情凝重:“如伏波将军所言,这的确有些反常。然军中斥候,许都密探以及兖州各处官吏所报,皆是如此。”
高顺也觉得对面在耍花招,没有后继接引部队,刘备两万多人能有什么用?
若是野战失利,甚至能被张杨独自击退、追歼。
不是高顺看不起刘备的两万多人,而是强攻陈留这样的坚城,根本不是两万多人能打得动的。
所以高顺也断定,刘备一定有藏在暗面的援军,可能是顺汴水而来的徐州军,也有可能是顺济水而来的青州军。
甘宁兴致满满而来,已经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可现在刘备所部,从各方面来看,表现的跟个肥硕的带肉馅烤包子一样,但凡是个人,都想扑过去咬一口。
越是这样,甘宁越是不敢轻易出手。
盯着地图,甘宁就直接问:“可能请张使君放弃陈留,向西突围?如此一来,刘备若是敢率兵渡过鸿沟追击,我自能封锁鸿沟渡津,掐断他的援军!哪怕有十万援军,我也能抵挡数日。”
这是在问高顺的指挥权限,到底能不能调动张杨,让张杨突围,等于让张杨放弃地盘。
高顺反问:“若孙策引青州水陆兵马顺河水、济水而来,伏波将军能抵挡几日?”
甘宁没有急着回答,垂目看地图,构思推算这种情况,就说:“两日,我只能挡住他两日。我军船队护送多是步骑,不善水战。适当的时候,我会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