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丞相之制 (第2/3页)
历代皇帝为了专权,拆了太多的古老官职,才将相应的权力集合体拆分。虽然扩充了太多的职务增加了人力供养成本,但也让权力细分,能专心于本职。
董卓时期就短暂出现了相国董卓,而现在又主动恢复丞相总领国政的旧制,怎么看都有一种倒退返回董卓时期的阴翳之感。
许多人观察刘备时,这些人也目光交流,都觉得这是给刘备准备的。
然而刘备神色沉稳,似乎对丞相之位毫无兴趣。
此前刘备或许很感兴趣,可他意识到即将要跟吕赵决战时,刘备的事业心就消退了许多,也变的理智起来。
不是不敢打,而是刘备暂时不想打这种无意义的仗。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从军事角度来说,就是给予征讨诸胡的有功吏士进行封赏,可朝廷本质上无力进行物质上的封赏,这必须依赖赵基的配合。
所以以赵基的功勋,以及配合封赏来说,就必须给赵基足够震撼的爵位,否则不可能让赵基满意,并配合。
以董卓当年的强横,也只是太师相国而已;所以皇帝的底线就在这里,起码眼前的底线是相国,而不是王爵、公爵这种有明显政治象征的东西。
其实也不是不能给,而是刘协是真的不想给。
刘协也是个年轻人,他对赵基自然有一种夹杂崇敬的嫉妒。
这种复杂心情,让他不想退让,宁肯让运转的帝国机械卡死,眼睁睁看着齿轮咬死,以及崩裂。
到了眼前,宁肯让别人来当丞相,重新让大好局面崩解,也要杀一杀赵基的跋扈专横。
刘协就不相信,赵基得罪了那么多人,失去朝廷庇护后,外部各方接连挑衅,内部也会有心向朝廷的忠义之士。
时间拖的久了,赵基肯定会撑不住,想要找他服软。
其实从一开始,赵基征讨诸胡之际,能事事通报朝廷、报捷之际,能提前给他这个当皇帝的说一声,让他先知道,再让朝廷知道……那很多事情也不是不能商量。
明明先是赵基采用了阴冷、强硬的态度,还无视了他这位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