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君臣之谊 (第1/3页)
许都,北宫。
一场清雨之后空气鲜润,夜间舒爽,皇帝难得睡了个好觉。
晨钟未响,一阵清脆鸟鸣声中刘协睡醒。
他只穿中衣来到阁楼窗前,跟随侍候的两名少年中官低头趋步先行,为刘协推开窗户,并用撑杆支撑住。
刘协拢了拢胸前衣襟,来到窗前俯视宫中各处。
这里能算是宫中的至高点,但依旧高不过宫门楼阁,更高不过许都各门的门楼。
哪怕只是这偏隅之地的至高点,也让刘协有了些许安全感。
他眺望花园呼吸新鲜空气之际,大长秋时迁头戴却非笼巾大冠躬身趋步而来:“至尊。”
“何事?”
“子夜之际,虎贲、羽林轮换时都换了新人,奴婢未做询问。”
“这是大将军要入宫来见朕了。”
刘协目光上移凝视远处天际的幽蓝,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天际尽头弥漫着一种白色。
他对吕布也是越发的不满意了,尤其是引宗藩徐州牧刘备入朝参与执政。
刘协不担忧外姓权臣,就是担忧刘备这样掌握实际兵权,从底层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宗藩重镇。
哪怕是刘艾、刘表,刘协也不怎么担忧。
刘艾根本抓不稳扬州,哪里有力量干预朝中?更不可能干扰帝室世系。
刘表虽然吃了荆南,可荆南士人依旧不肯全面依附刘表……说到底,刘表在军事方面缺乏稳定、可靠的表现,南阳、荆北、荆南士人都不敢贸然对刘表投入重注。
而刘备真的不一样,刘备自黄巾以来鏖战各方,手底下不缺可靠、忠诚的敢死之士。
同时刘备又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卢学虽衰弱,但刘备依旧在士人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卢学传承源头之一是下邳陈氏,有陈登鼎力相助,刘备在徐州颇有根基,颇得当地大姓、豪强、宗帅、流民帅的支持。
郑玄生前也非常看好刘备,将贴身弟子孙乾引荐给刘备。
机会合适的话,孙乾穿针引线,能将以青州为核心,散布于环泰山各州郡的郑学同窗纠集起来,这是一笔很强大的人脉力量。
而刘备此前屈居左将军、徐州牧,难以撬动这股力量。
如今赵基方面不做干扰,吕布单方面引刘备入朝,拜刘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