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国政纲要】,宣德司 (第2/3页)
是欣慰。
“我们北疆是以武为本,以军功论英雄。”
“无论是成为将军还是巡抚,都需要立下战功,一步步升上来。”
“属下明白。”李书荣重重点头道。
他虽然是个书吏,但却不是文弱书生。
北疆老汉民出身,哪能手无缚鸡之力?
只是肚子里比其他汉民多了点墨水,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书生。
骨子里还满是金州汉民的粗犷和凶悍。
李骁点头,当即下令:“既然如此,你便进入第十九万户。”
“按你的级别,先任副都尉,跟着四叔学习领兵作战,待熟悉军务,立下战功后,再调任正职。”
“末将遵命。”李书荣重重抚胸喝道。
与此同时,宣德司的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
虽然依旧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但按照李骁的计划还将继续扩招人手。
先在每个万户设立宣传点,挑选一些能说会道的士兵担任宣传员,向将士们讲解北疆政策与治国思想。
下一步,再逐步将宣传点深入到千户、百户,确保人人知晓北疆的目标与理念。
而在民间宣传上,李骁并未效仿穿越者前辈推行报纸。
一来此时百姓识字率不足一成,报纸发行成本高、受众少。
二来核心识字群体是士绅豪强,而北疆正致力于打击这一阶层,发行报纸反而可能成为他们反对北疆的工具。
李骁对吴立震道:“就按照你的办法,招募一批游走四方的说书人,给他们编好话本。”
“比如讲北疆军灭西夏、救百姓的故事,讲分田免税后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让他们在市集、村寨的茶馆里宣讲。”
“百姓爱听故事,听得多了,自然会明白北疆是为他们好,也会真心归顺。”
吴立震立刻着手落实,很快便招募了数十名说书人,编写出《杀牛岭大捷》《灵州分田记》等话本。
之后的这些年中,北疆境内的茶馆里,村寨的地头间,有时能看到说书人讲北疆故事的场景。
百姓们围坐倾听,时而为北疆军的胜利欢呼,时而为曾经百姓的苦难叹息,对北疆的认同感,也在一个个故事中悄然加深。
而那本凝聚着北疆治国思想的书册,被李骁命名为【国政纲要】,这只是初代版本而已,日后还会继续增添新内容。
也被李骁下令印发到各军镇将领与民户官员们手中,成为北疆官员施政、将士作战的根本遵循。
更是成为了河西军校必修政治科目。
……
秦州,作为宋国西线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战况同样激烈。
吴曦麾下将领冯兴、杨雄、李珪率领八千步骑,趁着金军主力被北疆军牵制的空隙,悄然进入赤谷,企图突袭秦州,打通进军关中的通道。
赤谷两侧山势陡峭,林间雾气弥漫,宋军士兵小心翼翼地沿着山道行进。
冯兴勒住马缰,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秦州城墙,低声对身边的杨雄、李珪道:“金军主力被北疆军拖在三寨,秦州城内兵力空虚,咱们这次突袭,定能一举拿下城池。”
杨雄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战意:“只要拿下秦州,咱们就能与程松大人的部队汇合,共同夹击大散关的金军!”
可他们不知道,此时的秦州城内,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金军将领完颜承裕、完颜璘接到探报后,立刻联合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铉,率领五千精锐,在赤谷设下埋伏。
当宋军进入赤谷中段之时,金军的箭雨便瞬间袭来,“咻咻”声划破雾气,宋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不好!有埋伏!”
冯兴脸色骤变,高声下令:“列阵迎敌!”
可宋军早已乱作一团,金军骑兵从两侧冲出,弯刀寒光闪闪,如砍瓜切菜般杀向宋军。
杨雄手持长枪,奋力抵抗,却被完颜璘一刀劈中肩膀,鲜血喷涌而出。
李珪试图组织步兵反击,却被金军的重甲骑兵冲散阵型,士兵们四处逃窜。
短短半个时辰,宋军便溃不成军。
两千多人丧命,其余人等要么被俘,要么逃进山里。
杨雄、李珪先后战死。冯兴在亲兵的掩护下,拼死突围,才侥幸逃脱,身后只剩下数十名残兵,狼狈地朝着宋军大营逃去。
宋军大营内,吴曦正坐在帅帐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
听到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冯兴浑身是血、甲胄破碎,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声音带着哭腔:“大帅!我们……我们败了!杨雄、李珪两位将军战死,八千弟兄,只剩下我们几十人逃了回来。”
“什么?”
吴曦猛地拍案而起,脸色铁青,眼中满是“震怒”:“八千兵马!你竟然只带着几十人回来?杨雄、李珪战死,你却活着回来了?!”
冯兴趴在地上,浑身发抖,哽咽着解释:“大帅,金军早有埋伏,兵力远超我们预料,我们实在抵挡不住啊!”
“抵挡不住?”
吴曦厉声呵斥:“我让你们突袭秦州,是让你们建功立业,不是让你们去送命。”
“八千弟兄的性命,就被你这么白白葬送了,你还有脸回来见我?”
帐内的将领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作声。
冯兴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大帅饶命,属下愿戴罪立功,求大帅再给属下一次机会!”
“戴罪立功?你不配!”
吴曦冷哼一声,对着帐外喊道:“来人!将冯兴拿下,解除他的兵权,关入大牢,等候发落。”
两名士兵立刻上前,将冯兴拖了下去。
吴曦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