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疆国策:驱胡复汉,均田安民 (第3/3页)
接下来,北疆将领们继续吃喝嬉笑,玩玩闹闹,在庆祝庆阳府之战胜利之余,也是在开着简单的总结大会。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韩玖远却一副思索的样子。
李骁端着酒碗走过去:“怎么?韩参军有心事?”
韩玖远摇头轻笑:“属下只是在想,庆阳府刚破,后续粮草调配、战俘安置都需细化,还有灵州那边,也需要时刻看着。”
“韩参军不愧是本都臂膀,时刻不忘关心国事。”李骁微微点头,满意笑道。
“粮草与战俘的事,有高忠义协助处理,你不用挂心,这次将你从龙城调来,是有更重要的安排。”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韩玖远脸上,缓缓道:“我准备让你卸任度支司参军,转任灵州巡抚,掌管新组建的灵州之地。”
“灵州巡抚?”韩玖远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讶,随即反应过来那片土地的分量,心中微微生起波澜。
从兴庆府到夏州黄河岸边,北抵河套草原、南接关中边境的大片土地,几乎囊括了整个黄河‘几’字形内部的这片区域。
李骁准备以此组建新的州部,沿用唐朝旧称“灵州”。
将西平府这一带有浓烈党项风格的名称,改为灵武府,定为灵州的治所。
至于黄河西岸的兴庆府,则是改名银川府,也归灵州管理。
而灵州巡抚这一关键职位,他心中的人选正是韩玖远。
韩玖远自投靠北疆起,便一直掌管财政,算粮草、筹军饷从无差错,北疆能支撑连年征战,他功不可没。
可也正因如此,他缺少地方治理的实际经验,调去灵州,既能让他补上这块短板,也能让他深入了解民生根基。
再者,一个人长时间担任同一职位,易形成思维定式,甚至滋生小圈子,对北疆刚起步的吏治不利。
更重要的是,灵州是西夏旧地的精华,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却因战乱凋敝,正需要一个懂经济、善统筹的人去恢复生产,韩玖远无疑是最佳人选。
“灵州是夏国旧地的根本,百姓需要有人带他们垦荒耕种,恢复生计。”
“之前是本都亲自管着,现在本都准备将其交给你。”
“你管经济是好手,正好能把‘分田减租减税’落到实处。”
韩玖远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激动与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起身抚胸,语气掷地有声:“大都护放心。”
“属下虽无地方治理经验,但定以民生为重,先吸纳百姓,恢复人口,再组织百姓垦荒,兴修水利、通商路,三年之内,必让灵州恢复生机,成为北疆的稳固粮仓。”
灵州的人口很多都被迁移去了漠北与河西,三年恢复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骁满意地点头,端起酒碗与他碰了一下:“好,本都要的就是你这份底气。”
韩玖远一饮而尽,放下酒碗时,神色渐渐温和下来,犹豫片刻后,还是轻声开口:“大都护,属下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蒲元寿虽死有余辜,他那套‘王道’说辞也迂腐可笑,”
韩玖远斟酌着语气:“可他有句话倒不是没有道理。”
“如今北疆连下灵州、庆阳,下一步便是进军长安,地盘越来越大,管理的百姓越来越多。”
“可咱们不能只靠刀枪凝聚人心,得让百姓知道咱们为何而战,跟着北疆能有什么盼头。
这话一出,殿内的热闹瞬间安静了几分。
将领们纷纷看向李骁,连林大壮等人都停下了咀嚼,他们只顾着冲锋陷阵,倒真没细想过这些“文绉绉”的事。
李骁看着韩玖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放下酒碗,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渐渐洪亮:“韩参军说得对。”
“乱世之中,光有刀枪不够,还得有让百姓信服的道理。”
说着,他走到沙盘旁,指着关中的版图,缓缓说道:“武力是立国之基,理念却是治国之本。”
“我北疆军从草原起兵,一路灭夏国、战金国,虽然是为了争夺地盘、让兄弟们都能吃香的喝辣的。”
“但更是为了推翻欺压华夏的异族政权,让天下百姓能有饭吃、有田种、有安稳日子过。”
他顿了顿,声音逐渐洪亮,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驱胡复汉,均田安民!”
“驱胡复汉,均田安民?”
韩玖远轻声重复,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大都护此言精辟!”
‘驱胡’即驱逐女真、党项等异族政权。
‘复汉’即恢复汉家正统,让汉人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
‘均田’即没收豪强士绅的土地,分给无田的百姓。
‘安民’即减免赋税、轻徭薄赋,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李骁点头,继续说道:“今后,我们可以告诉所有的百姓,‘跟着北疆走,有田有钱有自由;反抗北疆者,豪强胡虏皆不留!’”
将领们纷纷附和:“好!这口号够响亮!”
“那些百姓一听有田有钱,肯定愿意跟着咱们干。”
“那些敢反抗的,咱们也不用客气,直接收拾!”
接下来,李骁更是重申北疆的国策。
军事上,坚持‘以战养战,精兵简政’,坚持六镇根基不动摇,军户是北疆之根本。
继续吸纳被俘的金军青壮编入库里军,严格训练,提升战斗力,并将其中优秀者,吸纳进入六镇之中。
民政上,推行‘均田减赋,兴修水利’。
坚持没收贵族、豪强士绅的土地,实行公有化,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吏治上,实行‘军户转任,严刑峻法’。
北疆以武立国,以战功论地位,尽管这些转业军官管理地方不会那么专业,但李骁也不会改变初衷,这是维系北疆统治的基础。
同时,加大对官吏的查处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官吏将百姓视为私有财产的苗头,保证对百姓的基本公平公正。
庆功宴直到亥时才停歇,等到所有将领都离去之后,李骁看向了角落中的两人。
“刚才本都和韩参军说的话,你们都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