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上市与不上市 (第1/3页)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72年。
元旦过后的第一天,陈光良在长实集团的办公室。长子陈文杰已经渐入佳境,掌管庞大的长实集团已经不再话下,他除了偶尔出席一下高层会议,其它并没有太多的工作。
报纸上的新闻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平安指数突破400点,以402点收盘,全年涨幅高达六成多;在过去的一年(1971),香港证券交易量高达175亿港币,较上年增加了150%,翻了一倍还不止。
看着这样的新闻,陈光良若有所思:不出意外的话,美国总统尼克松该在今年(1972)初期访问华夏,改善一直剑拔弩张的华美关系。而香港内在的原因,那就是经济全面腾飞。
内外条件都非常好的情况下,今年香港股市——平安指数怕是至少能翻倍,突破1000点也是很有可能的。
地产方面也表现出色,中低档的住宅都已经涨到200港币~250港币每平方尺,一套500尺的房子,现在售价已经需要10万以上。而在1968年,筲其湾的一个普通住宅,进需要2.2万港币。短短的三年多,升水四倍。
“爸,这是你个人公司旗下的楼盘计划,你过目一下!”陈文杰拿着一份资料,递给自己的父亲。
陈光良当年投资的千幢唐楼,从去年底开始计划,准备并楼十分之一,然后销售1000个住宅单元出去。
至于剩下的十分之九:自然是准备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八十年代初期,重建再销售其中的十分之五;剩下的十分之四,则准备在八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期,重建后销售出去。
差不多也就一万个住宅单元,但基本都是在市区。
他看了一下资料,陈文杰是给他计划从今年三月份开始销售,明年(1973)三月份销售完毕。
“嗯,这个计划很合我的心意,就按照这样的机会。另外,长实集团的这一批住宅,要到明年下半年来临前基本销售结束,你们也要做好计划安排。”
陈文杰心中已经盘算到——父亲的意思,可能是1973年下半年这一轮地产上升期结束,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在香港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如今香港经济强势上涨,地产应该是只升不跌,炒房者、炒股者多如牛毛。
当然,陈文杰对父亲的话,那是百分百的信任,当即说道:“嗯,我们会制定更加详细的计划。”
稍后陈文杰又说道:“港府准备拍卖‘金钟地王’,就是那幅濒海的5261地段,在傅家地盘的旁边。我们是否要尽量投资?”
傅家地盘,前世是富丽华酒店,这一世也在筹备建酒店;而5261地段,就是前世的‘金门大厦’。前世怡和和金门建筑竞争这幅地盘,结果金门建筑获胜,怡和洋行一气之下,在七十年代后期,将金门建筑给收购了。
这一世,怡和洋行失去‘置地广场’(不能算是失去地盘,只是街对面的怡和大厦和告罗士打大厦,不能再合并在一起修建购物中心了,物业还是存在,只是不能并楼),失去康乐大厦(如今变成香格里拉酒店新址);所以置地实力受损,但相比丢了‘中环地王’的置地,一定不会再丢‘金钟地王’了。(金钟也是中区之一)
陈光良思考一番,便说道:“我们投资香格里拉酒店、愉景湾,战线已经拉的很长。而且,还要保证下一个周期,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抄底。所以这个项目可以参加拍卖,但价格太高显然不行,随意就开对手有没有势在必得的决心。”
言下之意,便宜可以考虑。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了”
陈光良点点头,其实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思:陈光良家族不能对英资斩尽杀绝,英资在香港代表着‘香港国际地位(自由港)’,如果英资都被斩尽杀绝,那说明香港不够国际,不适合都来投资,营商环境也有问题。这也是前世在华资地产集团联合收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