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变化 (第2/3页)
独治天下的体制之下,
皇帝便是一国的核心。
而核心的失去、摆烂,自然会连累到朝廷的运转。
当年和帝、殇帝一年之内相随病逝,其陵墓的修建,都造成了府库空虚、百姓苦于徭役的情况,
更何况如今还多了一个。
可以说,
这三年里,朝廷做的最迅捷有效,也是最为熟练的事情,便是为君父带孝哭丧,顺便向四方的官吏与百姓传达新天子新年号的消息。
理所当然的,
使者们乘坐船只登上陆地,从东向西返回洛阳,想要向朝廷禀报自己收获的时候,
便见到了许多因灾祸降临,朝廷的救济又迟迟不到,从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那仿佛褪去了一切色彩,失去了一切希望的惨淡模样,让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不免为之动容。
在前行的路上,他们甚至还听说某处叛乱的事,生怕叛贼会袭击自己。
若是没有死在出使的途中,
没有死在与中原竞争的西海,
却在好不容易踏上中原后,被附近作乱的贼匪给杀了,
那可就太倒霉了!
等慢慢靠近洛阳,流民的数量少了下去,载歌载舞的富贵人家多了起来。
但这自然是无法让归国的使者们感到高兴的。
朱门酒肉跟路有枯骨放在一起,
这怎么可能让才见识过宋国风土的使者们,生出“我大汉天下无敌”的想法呢?
“这是国家危难的征兆。”
“等见到天子之后,你我一定要将途中见闻,好生的奏报上去,以警醒朝堂上的公卿!”
刚刚进入洛阳,还没有听闻几日前发生的风波,对梁冀很是不满,却对新皇帝刘志怀抱期望的使者们这样说道。
直到他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见到李固的尸体,知晓这几天的动向。
为首的使者,也是张衡弟子的那位当即跪倒在地,哭泣不止。
“良臣竟然受到如此待遇!”
“洛阳是天下的中心,是大汉的国都,竟然任由臣子的尸体暴露!”
“难道天命当真不再悬挂于中原的土地上了吗?”
这样的哭喊,引来了梁冀安排在附近监管的人。
他们负责抓捕企图为李固收尸、哭丧的人。
不过,
使者领受了顺帝的命令,还肩负着通好两国的任务,一时不能投放到大牢中去。
梁冀也只能先让他们进入宫廷,面见太后梁妠,汇报完了宋国的情况后,再做处置。
“太后!”
“国家怎么会败坏成今日这般模样啊!”
见到梁妠时,
使者哭泣的更加严重。
因为出发之前,还依偎在顺帝身边,神色带着几分女子姣憨闲适的梁妠,如今已经衰颓了太多。
她的头发失去了光泽,
她的眉间皱出了纹路,
她的身上沾染了无法散去的病气。
目光暗淡,精神废驰,每说上两句话,还要咳嗽一阵。
就连见到曾经念叨多次的使者,也没有任何的振作激动。
等听到使者悲愤的话语,梁太后才有了额外的反应。
她先是一愣,随后便不受控制的流出泪来。
梁太后自责的说道:
“都是我的错!”
“我辜负了陛下的托付,我辜负了汉室的列祖列宗,我没有看好孩子,没有看好这个家……”
她的不坚定,
她的懈怠,
使得身边的恶人趁虚而入,祸害国家,
就连自己,都失去了自由。
二者相对而泣,久久方才停下。
使者劝慰太后,想让其振作起来,辅佐年少的君主,整顿混乱的朝纲。
但梁妠受了磨搓,对自己的水平已经很有自觉。
她无法满足使者的愿望,
而且梁冀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毕竟天子年少,太后临朝执政,是大汉的祖制。
梁冀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连带着皇太后一起架空,
无非是趁着太后悲痛伤神,不能自拔,在宫中安插了人手,隔绝了内外的消息,这才做到这一点——
有赖于和帝、顺帝的夺权经历,
让梁冀这个后来者,深刻的意识到君主法理对臣子的号召力,以及宦官宫仆这等贱人可以发挥的作用。
这让他在监管太后跟皇帝这件事上,做的很是严密。
若非使者出使的西海,本就与中原遥远,其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