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团圆 (第3/3页)
是连敌人砍过来的刀剑都能挡住啊!”
赵裕还在惊叹,
但冷着脸的上帝一抬手,就把他送回了西海宋国,让他跟子孙感慨去了。
其他死鬼见状,也不想着拿上帝手作月饼投掷出去,试试其厚重威力的事了。
只默默的揣着它,顺着火光的指引,应着子孙的呼唤,享受起了一年一度的美好团圆。
等到圆月逐渐暗淡,要朝着西边的夜空落下时,
这短暂的美好也要迎来尾声。
死鬼要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生人也要结束守夜,打着哈欠躺回床榻。
然后,便是新的一天。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后人望着月亮,呼唤我的归来。”
月光浓郁的皇城之中,
祭祀完先祖的皇帝在换下厚重的袍服,准备入睡时,忽然这样说道。
正在拆卸饰品的皇后听到这话,忍不住走过来安慰他道:
“我们还很年轻,那么着急干什么?”
“武帝当年,也有过同样的苦恼啊!”
汉武帝十六岁继位,直到年近三十,才生出第一个儿子。
而在此之前,
他的亲舅舅甚至为了这件事,担心外甥后继无人,有过跟其他宗王勾勾搭搭的行为。
可见当时武帝心里的压力,一点也不比才二十岁的皇帝小。
结果皇帝听了,更加忧郁起来。
武帝儿子生的晚,可二十岁时却是生了第一个女儿出来的。
自己同样的年纪,却是一点痕迹都没有。
梁妠见他神情,也反应过来自己举例失当,嘴巴不由得抿紧。
最后,
一向受宠的皇后干脆推倒了还在郁闷,没有丝毫睡意的皇帝:
“陛下注重身体,必然会拥有长久的寿命,子嗣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还是先睡觉吧!”
说罢,梁妠吹熄蜡烛,扯过被子,就把两人包了起来。
一夜过去,
皇帝又打起精神,处理起了国事。
“慕容鲜卑到了燕地,与之互市的时间也要更换。”
“此事交给鸿胪寺与户曹商议。”
前年的时候,
鲜卑内部爆发了剧烈的争斗。
日益兴盛的慕容部对鲜卑可汗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初时一切顺利,奈何邻近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让更加靠近北部的慕容部损失惨重,还遭到了乌桓的偷袭。
好在汉朝考虑到慕容部向来恭顺,又仰慕诸夏,学着建立杞国的匈奴人那样,顺着《太史公书》的记载,追认黄帝当自己的老祖宗,让皇帝觉得自己应该帮扶这个属臣一二。
于是汉朝有形的大手一挥,差点在内外夹击下崩溃的慕容部,便获得了辽东的新草场,并从大鲜卑山的西边,迁移到了大鲜卑山的东边。
不过,
搬家永远是一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事。
慕容部新到变成以外的辽东土地,还需要大汉的扶持,才能迅速立足安稳。
因此,
今年的慕容使者,便来到洛阳,请求与汉朝在边境进行贸易,以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
这本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毕竟大汉通过开设长城边市,拿捏住了长期苦于物资匮乏,又没办法南下劫掠中原的游牧之民的命脉,从而让他们变得比以前能歌善舞得多。
只是慕容部的请求中,有涉及到交易农具等耕耘之物。
这引起了善于种地,也知道沉迷种地会造成何等影响的汉朝君臣警惕。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后,皇帝还是决定同意这件事。
“让鲜卑人农耕,是化夷为夏的重要方式。”
“不能因为担忧未来的事,就放弃对辽东的开发。”
“何况辽东遗留下的燕人并不少,慕容部不从中原得到耕耘的技巧,也能从燕国遗民手中学到。”
其中差距,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如此,还提防什么?
反而会显得堂堂天朝气量狭小。
而伴随着皇帝的点头,
一批又一批的物资,得以运送到长城之外,落到慕容部手中。
“这里是以前燕国的地方,也是你们祖父的故乡。”
“我年轻的时候,还曾对他许诺过,会来到这里,弥补他当年的遗憾。”
现在,
虽然是被大汉捞过来的,但勉强也算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吧。
已经变得寒冷起来的辽东大地上,慕容延骑着骏马,带着自己的儿子巡视着部族新的领地,并对他们说起过去的故事。
他的儿子们认真听着,同时也不忘打量那些被开垦出来的田地。
这是属于慕容部的新生活。
可他们对这个还没有很了解。
不过,
等辽东的风雪吹过几次,想来不熟悉的东西,也会变得熟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