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47章:永元

第547章:永元

    第547章:永元 (第3/3页)

纵观章帝后宫,除去窦氏这位赢家外,也就生下了两位皇子的申贵人得到了好结果——

    在窦氏即将对其发起攻击时,

    章帝正好去世。

    申贵人以为先帝守灵的名义,带着两个孩子搬去了偏僻荒凉的宫院中,低调度日,躲到了窦氏的攻击范围之外。

    “反正你那些儿子托了你和窦氏的福,都是兄友弟恭的好孩子。”

    但死下来见到去世多年的父亲,

    他们愿不愿意做个孝子,那还有得商量呢!

    章帝因此萎靡起来,不敢再得意。

    他转去找了梁贵人,想要与之拉进关系,弥补生前的错误。

    但梁贵人也不见他,只一心为仍在世间的孩子祈祷。

    她对原本避着自己,生怕遭受妇仇者迫害的章帝说:

    “你如今这样,无非是因为刘肇有着明君的气度和能力,为社稷江山而高兴,并非为了曾经对我母子做过的事而感到愧疚。”

    “我心里明白治理国家的重要,也知道你作为皇帝,并没有辜负自己的臣民。”

    “但深宫妇人总是不爱讲那些大道理的,我如今只愿孩子平安长寿,至于你们父子之间如何,就让刘肇日后自己决定吧。”

    对并不缺少子嗣的君主来说,聪慧有能力的,才称得上是自己的孩子。

    愚钝痴傻者,便只是养在角落里的附属品。

    然而在梁贵人眼中,

    聪慧痴愚,皆是她所生的骨肉。

    刘肇明珠未发时,她便常为之祈祷。

    如今明珠光华照彻万川,她仍旧在为之祈祷。

    章帝见状,便只能悻悻退去,也不再来打扰梁氏。

    而在人间,

    十四岁,通过政变拿回权柄的皇帝,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他显露出十分的聪颖明智,并不因臣子“年少有为”的夸耀而傲慢,也不因陡然加身的重担而惊慌。

    他只是从容的推行其自己的政策,想要光复父祖的伟业。

    越明年,

    因窦氏擅权而颇为混乱的局势,便政通人和起来。

    朝野都惊叹于天子超然的才智,对他统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十五岁而已,便有如此手段。”

    “来日长久,也不知能建立何种功业!”

    虽然章帝英年早逝,

    可今汉至今也才经历四代帝王。

    其中光武寿六十有三,

    明帝寿四十有八,

    他们不觉得刘肇会是早逝之人。

    只要耕耘三十年,

    今汉的天下,便会超过前汉的武宣之盛、西周成康之治,成为后世关于“盛世”的直接印象。

    对此,

    刘肇也很有信心。

    周边的蛮夷们听说了这位天子的事迹,也跟着感慨起大汉天命的坚定。

    谁能想到,

    明明已经到了牡鸡司晨、外戚专权的地步,却还能发生这样的翻转呢?

    他们于是纷纷过来朝贡,以示自己的臣服,避免前些年像疯狗一样折腾漠北的大汉天兵,以更加理智而爱蛮的姿态,降临到自己身边。

    “我们也应该去东方朝见天子!”

    遥远的泰西,

    日益昌盛壮大,原本像种子一样到处播撒,各据一方的诸夏之国,已经有了接壤的地方。

    他们来到广业这块毫无疑问的“祖宗之地”会盟,并通过祭祀上帝、祖先的方式,从当地的贤良师口中,得知东方近来发生的事情。

    诸侯们琢磨了一下,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我们受命之册,是汉光武天子颁下的,距今已有四十年。”

    “而今教化有功,驯民得当,也应该将消息带回中原。”

    “总不能罗马都派使者去了,我们这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吧!”

    说到这里,那发言的诸侯便忍不住生起了气。

    大鼻子的罗马佬偷偷回他们的老家,竟然都不告诉他们一声,

    还讲不讲道理?

    懂不懂什么叫“主客之别”?

    要不是已经被请去罗马养老的大贤良师传信回来,他们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的确该去中原一趟!”

    “你我既受上帝恩泽,又有西海作为交流的媒介,总不能沦落到古燕国的地步。”

    要真隔上几百年,

    等到西海、新夏、中原各地的诸夏君子都连成一块了,他们再探头出去,喊一声“老表们,俺出来了哦”,若没人响应,不受承认,那多尴尬?

    刘楚的国君更是赞同。

    他虽然长的方颐大口,眉骨尽显诸夏风味,然而父祖为了教化日耳蛮,而多有联姻的行为,却让其有了紫髯碧眼的形容。

    这搞得每次泰西的诸夏之国会盟时,楚君的画风总是有些格格不入,只能跟黑发黑眼却眉骨高耸的罗马人坐一桌。

    所以,

    他对获得天子认可的动力,比其他人更强更浓。

    “就这么定了!”

    “请道长们择定吉日,辨风识浪,便启程东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