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窦氏 (第2/3页)
不肖者居多。
臣子们便时常以窦家子弟的荒唐事,作为攻击理由,对抗窦太后的政令。
窦氏因此恼怒不已。
她的兄长窦宪便说,“不如择敌立威,让这些人知晓我窦家的厉害。”
窦氏同意了他的建议。
然后她指着地图燕国的位置,“打这里?”
窦宪赶紧摇头,“北燕立国数十年,且为农耕之地,人口繁衍,城池坚固,实在难以攻打。”
立威是需要速胜的。
若啃得久了,会损伤爪牙;
若啃不下来,那更是丢脸。
“那打这里?”
窦氏又指着南匈奴的地方问道。
窦宪又摇头说,“向来乖顺,不好下手。”
“那打这里?”
这次,窦氏指的是中南的越国。
她已然对兄长的两次拒绝生了些不满,“嬴秦之种,与我大汉素来有着恩怨,讨伐它自有‘九世之仇’的说法。”
窦宪缩了缩脖子,又否决道,“路途遥远,阻隔山水,实在艰辛。”
于是,
窦氏便不需要再指着隔海相望的齐国,再问一遍了。
窦宪见妹妹柳眉直竖,便慌张的安抚她,“我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就去攻打漠北,行饮马瀚海故事!”
北匈奴虽然早已远遁,
可遗留在这里的匈奴人仍有不少。
其中不少为南匈奴所吸纳,不少为鲜卑、乌桓所驱使,其余则多有四散,融入周边其他的族群中。
或称丁零,或称柔然。
但南边的大汉向来是懒得区分那些杂七杂八玩意儿的。
他们直接认定其都是北匈奴残部,是北匈奴这颗草拔腿走了后,遗留在这里的泥土和断根。
“斩草要除根啊!”
窦宪这样告诉妹妹,并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早已同南匈奴、乌桓等草原势力有过交流。
当大汉天兵一发,他们会主动为自己引路,从而精准打击敌人,迅速取得战果。
落在别人眼里,
便显得他们强大又有才能,
过往那些强占公主土地、贿赂官员谋取官爵、利诱属下抛妻弃子成为窦家女婿等等的污点,
不过白璧微瑕,些许风霜罢了。
“何况匈奴与我大汉纠缠多年,你一掌权便得到终结,不更显得妹妹的能耐了吗?”
窦氏正值雄心满怀之时,
即便被兄长三连否决,却也对此动了心。
是故,
太后命令向下传,
大汉旗一展,大军冲向前。
直把群臣激动的不行。
“这是要以一人之心,害万民之命啊!”
匈奴已经被汉朝击败,
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南匈奴虽仍传续其名,可经历多年教化,其单于也早已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了。
属于谁说他蛮夷,他绝对会掀桌翻脸的程度。
所以接下来,
只需要慢慢消化就好。
周边一点残渣还要去捡起来吃,这么节俭吗?
窦家的庄园怎么就越来越大了呢?
何况漠北一旦真的被清扫,到底是与之相隔甚远的汉朝得利,还是邻近的鲜卑、南匈奴得利?
史册上那么多相似的例子,真是一点也没读明白。
竟然还打着前汉武帝和卫霍的旗号!
可死鬼武帝对此是很有话说的:
“我打的是强盛时期的匈奴,为的是开拓疆土,不至于让诸夏探索世界的道路受到阻隔。”
“窦宪这次北伐能跟我比?”
“比不了的知道吧!”
这是两汉先帝们都为之焦虑起来的原因。
“难道换了国都,更了世系,也逃不过女主祸国的命运吗?”
他们纷纷哀叹起来。
只有以上帝为首的吃瓜群众,仍关注着阳世的动向,并推测之后的局势,会因此出现怎样的变化。
死鬼们根据经验,将目光放在那些有才能的宗室上,认为前汉之事,还会再有。
但高瞻远瞩的上帝却指着皇宫的位置说,“变数不在外面,而在这里。”
“刘炟小看了自己后宫中的女人,窦氏也小看了自己面前的孩童。”
“只能说一个被窝里的确睡不出来两种人!”
死鬼们顺着话,注意到了那十岁继位,被窦氏全然当成傀儡的小皇帝身上。
端坐前朝之时,
对方脸上有些符合年级的懵懂,偶尔却又能闪烁出臣子期待的“明君资质”来。
而深居后宫,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兄长共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