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8章:窦氏

第538章:窦氏

    第538章:窦氏 (第1/3页)

    “想不到还真让刘荆那家伙说准了一点。”

    “如今的皇帝的确不怎么认同刘庄的严格。”

    “不过在其他方面,倒是没有违背自己的父亲。”

    当天下的年号改为“建初”之后,

    一些旁观着天下局势的死鬼在暗中说道。

    汉明帝刘庄,

    在无数百姓看来,尤其是关东人眼中,是一位绝对的明君。

    毕竟猛猛掏兜,就为了把黄河治好这件事,已经足以让民众对之歌功颂德了。

    更不用说他御下严肃,时常对臣子表示:

    治乱世要用重典,

    治盛世更是要用重典!

    作为后继守业之君,若觉得其功已毕,其势已成,就要躺下享受美好生活,

    那只会让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王朝在其之后,走上盛极而衰的道路。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求!

    这让明帝麾下的臣子们苦不堪言。

    他们也想学着前人先辈,理直气壮的说出“我的苦,祖宗已经替我受过了,我应该享受富贵”这样的话。

    但他们不敢。

    因为明帝真的会对这些二代三代挥出铁拳,强迫他们“时刻体悟先人创业之苦”。

    而这样的苦涩,

    继位的新帝也有所品味。

    毕竟明帝对臣子都调教严格,又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继承人呢?

    新帝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了沉重的课业,学习各种知识,并要前往地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抚养他的太后马氏见了,曾向明帝问道,“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伤他了?”

    小小年纪,卷成这样,看上去还没有她宫里养的小猫有活力。

    结果明帝告诉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

    “何况他日后要做万民之主,一时不慎,就会为百姓带来灾祸……如此岂能不慎重?”

    马氏听了,便不再想着为孩子减负,只按照明帝的意思,跟着一块鸡起了娃娃。

    嗯,

    对马氏而言,

    她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贤能君王,

    他说的肯定不会有错!

    再者,作为明帝的子嗣,总不能父亲做得,儿子做不得吧?

    由此,

    新帝刘炟在继位之前,便感受到了为国之主的莫大压力。

    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他便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宣布对先帝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作为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刘炟的智慧和能力,并不缺乏。

    在大是大非之上,他坚定的和父亲站在一起。

    但对盛世之下,还要维持一副紧绷姿态,仿佛随时就要去战天斗地这件事……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