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第3/3页)
来听听。”
王瑾知道这是陛下在考校他,也是给他机会。
他略作思考,整理了一下思路,恭敬回道:
“回陛下,臣所到之处,进士的家人们无不对陛下感恩戴德,许多老人听闻喜讯,皆是老泪纵横,直言皇恩浩荡,改变了他们几代人的命运。”
“而为进士立碑、建祠之事传开后,更是引得四方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臣亲眼所见,已有许多原本对读书心灰意冷的寒门子弟,重新捡起了书本。”
“就连地方官府,对此事也极为上心,跃跃欲试。已经有多个知县向臣提出,考虑在县中办学,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准备科举。”
李彻微微颔首,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对进士的福利是实打实的,一甲家乡免税三年,二甲免两年,三甲免一年。
只是一县之地的赋税,对于整个大庆财政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伤不了筋动不了骨,但这个激励却是效果十足。
对于地方官而言,治下出了进士,便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化之功。
而且在免税期间,便无需再为催缴钱粮焦头烂额,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事。
全县百姓都会因此受益,自然会对进士感恩戴德。
这等于是彻底解决了进士的后顾之忧,为这些新晋的天子门生奠定了一块坚实的根基。
只要他们的家人不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当地绝对无人敢惹,地位超然。
如此榜样立起来,未来大庆的基层官府,必然会更加重视科举,鼓励治下学子读书进取。
毕竟,当官的谁不想要政绩?
届时,李彻再想顺势推进官学、普及教育,想必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不过......”王瑾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小心起来,“臣也听闻,一些世家大族对此番科举私下非议不少。”
“毕竟陛下登基以来,打压、清理了不少世家,侥幸存续下来的,也被收缴了大量藏书,伤了根基。”
“他们对朝廷心存芥蒂与畏惧,此番科举,根本就没让族中子弟赴京赶考。”
李彻闻言,不屑地冷笑道:“朕并未禁止他们科举入仕,已是天大的恩赐。”
“是他们自己心存观望,甚至抵触不肯来考,如今见又有什么脸面来怨恨?难道这天下的官位,还得朕求着他们来坐不成?”
王瑾斟酌着词语,小心翼翼地劝谏道:“陛下息怒,臣并非为他们开脱。”
“只是世家毕竟传承久远,族中读书识字者众,依然是天下读书人最多的团体。”
“若完全弃之不用,于国家而言似乎有些可惜。”
李彻看了王瑾一眼,知道他这话是出于公心。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宫殿群:“你的顾虑,朕明白。”
“无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王瑾不知道什么叫让子弹飞一会儿,但没过几天,宣政殿便传出了数个消息。
而这次消息传出,北方的世家大族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