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余波 (第3/3页)
指气使的样子。
“余先生,我知道你是反对军国主义的,我也赞成你!”小平邦彦知道余切喜欢查成分,于是主动表明自己的成分:“我怎么会有那些想法?我永远痛恨那些战争贩子!”
“我年轻时家里条件不错,住在镰仓的别墅区。我有个朋友叫津守元太,从庆应大学毕业后申请了候补干部,很快死在了战争当中,他家里也被炸了个稀巴烂!我读的数学系并没有什么用,和许多文科一样,差点被送去做神风特工队,要不是我读到了博士,饶了我一命,怕是要命丧当场!”
而森重文只比余切大十来岁,是战后的一代人。他并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惨痛,就没有多大的反思了,但也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毫无必要的,杀来杀去,什么也没有得到,平民一直受到欺骗和愚弄。”
余切发觉这可能是八十年代许多日本人反战的真相。
因为他们现在不需要战争,却取得了远比战争期辉煌得多的经济成就。
当这一经济成就的前提不再存在时,那种对战争的反思就会渐渐消失了,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哪怕数学家也如此。
虽然森重文年纪更小,但他的成分并没有完全通过余切的考验。因此余切和老头子小平邦彦的关系要好得多,得知小平邦彦是杨振宁的师弟后,他明显对小平邦彦放下了许多戒心。
数学和物理有相通之处。
杨振宁和小平邦彦是同一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然后同样被物理数学双修的赫尔曼外尔赏识,给足资源,使得他们早早的脱颖而出。
余切甚至邀请小平邦彦来自己家中做客。
然后,向他问及自己最近的一大苦恼:“我以为我作为文学家,至少在教职方面是纯粹的,但完全不是这样。我的存在本身,就使得人一些人得利……但他们也没有坏心思,时刻照顾到我。”
小平邦彦很有主见,也很现实。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主动融入进去,创造对自己更有利的氛围。
比如,小平邦彦如今是日本数学界的领军人物。在漫长的教职工作后,大多数人都承认是他的徒子徒孙。
“我还有个问题……”余切谈到了大学的对外交流。“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时期,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没有了官方的倡导,还怎么样进行交流和发展?”
“这不是问题!”小平邦彦说,“就算是在最封闭的时代里,杨振宁依然能够向普林斯顿大学推荐任何中国学者来访问,也可以指派研究机构给到这方面的赞助。在我所能看到的十数年内,研究机构依旧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做到杨先生在物理界那样的地位,你就可以无视外界的风波。”
余切道:“这不是要我做最好的作家吗?”
“是的!用你那年在哥伦比亚,对马尔克斯讲的话来说,最简单的事情也最困难。”
几天后,森重文得知小平邦彦和余切的谈话后,冷不丁说了一句:《城市猎人》的余波也说了这句话!原来出处在这里。
看来《城市猎人》漫画在日本确实很红火。
小平邦彦和詹姆斯沃森一样,也写了个人自传,生涯后期也在吃稿酬这碗饭。他是亚洲当前成就最高的数学家,近乎于完全独立的开创了复代数几何。
此次来华,他带来了自己的自传《我只会算术》,并且希望余切能帮他翻译出版。
这是一场现学现用的交易,余切帮小平邦彦出版他的中文版书,为他站台,小平邦彦则极力鼓动他所在的东京大学建立起更多访华学术项目。
翻译过程中,余切发觉小平邦彦的自传比沃森的《双螺旋》好得多。
小平邦彦无疑是一个天才,然而在他的书中,小平邦彦说自己是个懒鬼,偷懒成性,拖延症晚期……让他的具备了鸡汤文的属性,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
可以想象到这本书出现在工科文艺青年的书单里面了。
张俪帮助余切收拾稿件,也陆陆续续把这本自传看完了。有点钦佩书中的小平邦彦,她问余切:“你和他问了那么多问题,怎么唯独不问乡村教育的事情?”
“因为沃森不是小平邦彦,这里没有什么学术交易……沃森这个人是真的相信中国孩子值得被教育,虽然他的逻辑过程全是错的,心也是坏的,但他会把事情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