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豪1983 > 第1章 东西二王

第1章 东西二王

    第1章 东西二王 (第1/3页)

    数位诺奖学者来华访问,简直是国内的一桩盛事。

    这其中的马尔克斯,詹姆斯沃森自不用多说,角谷静夫是横跨日本、美国的数学家,而且是艺术世家,交涉广泛;他的到来,促使小平邦彦、森重文两位日本数学界天王来华访问。

    这两位都是菲尔兹奖获得者,相当于数学界的诺奖。

    紧接着,又一批德国和法国组成的数学团队,准备来华访问,冷泉港实验室的其他大拿同样放话“我愿意来中国看看”……如同多米骨诺牌一般,一个倒下了,其他的也为之倾倒。

    他们认为,如果连詹姆斯沃森这种十足的恶人,道德上的罪犯!这样的人都能被中国人以礼相待,可见传闻中那些夸张的反面宣传,怕是被大大妖魔化了。

    这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它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中国人很好学。

    新化社连续几日的通稿中写道:“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迎来这么多国际学者,但我们已经做好这样的准备。”

    “他们为什么愿意来华?余切应该有话说,他们都是余切新结交的朋友,也将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詹姆斯沃森:东亚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我相信他们可以实现现代化,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天赋和潜力。”

    “马尔克斯:中国比我想的更大,更漂亮!我不想说这里有希望,因为这里就是希望。”

    对这些学术大腕的报道繁多,一段时间内简直看不过来。

    然而,读者更多的注意到了余切流泪的场景。

    这是一个在过去几乎看不到的一幕。余切竟然也会落泪,他一向给人的感觉,都像是画报里面的战士一样坚毅,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虚假”……但当余切趴在飞机窗口,为了京城小学生而落泪时,这一瞬间落在了许多读者的心里面。

    这并没有让他们觉得余切软弱,恰恰相反,很多人因为余切的落泪而落泪!

    《日报》,《光明报》趁热打铁,连发数条深入报道,回顾了过去的文学发展。

    “从余切拿到芥川奖开始,发达世界的舞台上忽然出现中国作家的声音,到现在两年过去,尽管走的最远最高的仍然是余切,但我们看到王濛拿到了意大利文学奖项,作家贾平凸拿到美孚飞马文学奖,他的亦翻译为英文;诗人蒋海澄于同年拿到法国文学艺术勋章,沈聪文数度提名诺奖,在瑞典,在法国兴起了沈聪文热……”

    “宝岛的《联合文学》史无前例连载三篇大陆,他们来自于管谟业、王硕和王晓波!再看看港地的《明报》、《东方时报》……国外的华人地区也是有的,在马来西亚和泰国,那里凡有华人处,皆咏余词……”

    “……诗琳通公主表达了对余切的祝愿,她为中国文学的成就感到欣喜。《落叶归根》在她手中翻译为泰语,这已经是她第七次翻译余切的作品,她说她可以再接再厉。”

    “我们正在走向世界。这是无可抵挡的,站在改开后的第九个年头,我们看到已经迎来了地覆天翻的改变,而这更明显的表现在人们思想的解放上,在那一片文字的飞扬上。”

    燕大校园,路不宣等人又吃上了免费排骨。

    只见到有刚进来的学生一边跑,一边大喊:

    “号外!号外!”

    恨不得围绕全食堂跑上几圈!

    程国平把那人拉住,问道:“同学,你号外什么?”

    “余师兄哭了!”那人道。

    路不宣勃然大怒,腾的站起来!

    “你怎么能这样说余师兄?他从来流血流汗,不流泪!你不要再污蔑他!”

    小个子的路不宣竟然想揍这个传话的。

    那人立刻道:“你误会我了,这次余师兄真哭了!他是为孩子而哭的。”

    “——可以把报纸拿来给我看么?”诗人褚付军说。

    “当然可以。七分钱。”

    “《日报》不是一向五分钱吗?你怎么乱涨价?”

    “我排队抢来的,你买不到了。你不愿意,你可以过一段时间再看是不是?我没有逼迫你。”

    什么道理!

    我们燕大学生互相借书来看,不是一桩美谈吗?为什么这么铜臭气?

    程国平和褚付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