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豪1983 > 第128章 站在1987,再看写给孩子的信

第128章 站在1987,再看写给孩子的信

    第128章 站在1987,再看写给孩子的信 (第3/3页)

也用了不少。

    李永又自己重新烧了一壶,而且没有指责金介甫。

    金介甫却相当自责。

    翌日,金介甫大清早爬起来,和李永等人来村里的学校上课。他兴致勃勃,以英语支教老师的名义,上了一节英文课。

    学生们自然听不懂。他一节课也讲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最后征得李永的同意,把余切写给李永的信读给大家听。

    “李永小弟,我听到你的故事后很触动,很钦佩你。我想为你,也为大家,做些事情。”

    “你也许不知道我,我是个作家。通过写作,有一些名气,我写作并非是我有才华,而是写作选择了我。在写作中,我感受到更多快乐,我一直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到坡上面拔杂草,秋天在水稻的田野上捡禾子谷,没什么区别。”

    “我们人人都是伟大的,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别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是这样,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原来这就是余切写的信。

    读到这里,金介甫有些眼眶发红。因为他曾意外的选择研究中国白话文,他一路走来不容易,很少有人理解他。

    这教室里面,学生们也全神贯注的听着。原先那些嬉笑不见了,余切的话十分朴实,谁也能听得懂。

    只听得金介甫的声音继续道:

    “而且,人总要遇见难处。别人的帮助当然很重要,可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无论如何,我们需保持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这在将来格外有意义。”

    “读书是增长见识的地方,想想看,我们眼下的天大困难,在书里面常常有人经历过。这是一条看不到头的河流,水里满是前人留下来的珍宝,我也只是其中的行人之一,有一天你像我一样回头看,想必你也感慨万千吧。”

    读到这里,这个小学教室里面已全是人。外面也是来看热闹的教师,村民,一些人的眼里饱含泪水,身子往前面探。

    金介甫不知道是信写的太好,还是他们想到了伤心事。但金介甫自己也流下了眼泪。

    信上面,余切再次回忆读书的重要性。

    他认为,读书不在于直接的回报,而在自己感到处于困境时,不觉得很孤单。知识是一面镜子,照的是自己的坚强,读书也是相对公平的,谁都可以拿来看。

    “我真诚的祝福你!人都说向余切学习,我应当向你学习!这片土地上的英雄多的是。”

    金介甫到这里,已然彻底感动了。

    虽然余切十分霸道,但仔细想想,他从不故意的欺负别人。

    在写作之外,他是有口皆碑的大好人,在芝加哥的演讲中,那些原先对余切有看法的研究者,也被打动了,并在之后的聚会中想方设法的和他结识。

    他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人,这使得他霸道但绝不狂妄。

    正如巴老在信件中所写:我不是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那些夸耀余切伟大的,正是神像下的信徒和神父,而他自己清楚的知道这之间的区别。

    离开前,金介甫又托人送了两只鸡给李永。

    为啥有两只?

    一只是金介甫的,一只是代替余切送的。“如果余切在这,他一定会这么做的。”金介甫道。

    宁县的一些人送别这位洋教授,在客车站前,金介甫也收到了别样的礼物——一张老师画的素描画,记录金介甫当时上英语课和演讲的场景。

    余切当然没有在讲台上,但仔细看看,他在那底下的学生的教科书上。

    这安排很好。

    金介甫激动的说:“这是我来中国以后,最宝贵的礼物。”

    他一边给余切写信汇报,一边应付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越到大城市越是这样,金介甫来首都时,他已经引起轰动——一个老外可以做到这个份儿上,虽然起初是因为余切,但他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这个老金啊,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洋人。”人们都这么说。

    至于余切,他所受到的赞誉自然更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