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73章 内斗不休 (第1/3页)
做完这一切,秦明才缓缓坐回案前,再次拿起那份关于祁连山铁矿的奏报,朱笔批下:
“着将作监,遣大匠,实地勘察。若矿脉丰沛,即于凉州设‘铁官’,就地冶炼锻造,以充军资民用。此乃西陲强基固本之要务,速办。”
凉州城头,玄黑龙旗猎猎作响,俯瞰着这座逐渐恢复生机的边陲雄城。秦明坐镇于此,如同一尊定鼎西陲的神祇,以铁腕与精准的政令,将战争的创伤与新秩序的构建同时推向极致。然而,帝国的疆域太过辽阔,中枢的运转无法长久依赖于皇帝一人的远距离操控。当蒙挚的“追影骑”携着乌维的首级与羌族残余部落的降表陆续传回,祁连山以西的广袤地域暂时臣服于大乾的兵锋之下时,来自帝国心脏的催促也变得日益急迫。
御案之上,一份由宰相与留守京师的枢密使联名发出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压在了所有西境军报之上。文书言辞恭谨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详陈了陛下离京期间,虽朝政勉力维持,然南境漕运疏通、今岁科举大比、各地秋决复核、以及北方诸州郡因今春寒潮导致的赈济事宜等诸多关乎国本的要务,已积压甚多,非圣裁不可决。字里行间,委婉地表达了群臣恳请圣驾早日回銮的迫切心情。
秦明放下文书,目光再次扫过西境舆图。凉州已定,河西初安,羌族元气大伤,短期内再无大规模寇边之力。安西都护府已设,蒙挚坐镇,足以威压诸胡。继续滞留西陲,虽可进一步巩固统治,但帝国中枢的运转停滞,其潜在风险或许远大于西境一时的动荡。
“传令。”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三日后,启程回銮。着蒙挚暂领安西大都护,总揽西境军政,赐便宜行事之权。令其继续清剿零星残匪,抚辑流亡,开通商路,稳固边防,无旨不得擅启边衅。”
“另,谕令凉、甘、肃等州郡官吏:新政抚民诸策,乃朕亲定,敢有阳奉阴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