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56章 较劲 (第1/3页)
皇帝陛下以如此酷烈的手段处置两位功勋卓著的边军统帅,其整肃纲纪、革除积弊的决心,已昭然若揭,令人胆寒。
……
与此同时,新《考成法》的推行,亦如同另一场无声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
吏部衙门前所未有的忙碌。以往模糊的“清、勤、慎、廉”考核标准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极其严苛、细致入微的量化指标。
各州郡守、县令,乃至六部各司主官,都收到了一份厚厚的《考成条目细则》。
赋税征收:不仅看总额,更看完成进度、与往年对比、与同级对比,超额有赏,亏空受罚,连续亏空直接革职。
刑名讼狱:积案数量、审结率、上诉率、冤错案率,条条列明,定期排名通报。
河工水利:工程进度、预算执行、质量验收,皆有专人审计,延误、超支、劣质,主官担责。
民生教化:户籍增长、垦田数目、学堂设立、治安状况……甚至引入了“民情舆情”暗访考核。
……
每一项都有具体数字,每一项都关乎乌纱帽,甚至项上人头。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同打了鸡血,手持《考成细则》和陛下特许的“风闻奏事、先斩后奏”之权,分赴各地明察暗访。他们不再仅仅盯着贪腐,更紧盯“怠政”、“无能”。
以往那种“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闲日子一去不复返。
各地衙门风气骤然一变。推诿扯皮急剧减少,各级官吏被迫走出衙署,深入田间地头、市井工坊,催税赋、审案件、督河工、抚民生…虽不乏怨声载道,骂皇帝“苛酷”者甚众,但帝国的行政效率,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着。
一批在旧制下郁郁不得志的干吏能臣,因考成卓异而被破格提拔;更多一批庸碌无为、只会做官样文章的官吏被降职、贬谪,甚至革职查办。
秦明每日批阅的奏章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