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入学考试,有人哭了,有人晕倒了 (第2/3页)
目,谢威本想在心中怒骂出题的人不当人子。
    想到可能有梁红玲跟梁红斌出的题,默默叹息一声,安静地做题。
    题目翻译过来,内容不多。
    第一题:
    (1)、1+1=()
    (2)、请证明(写出简要证明过程或证明方法)。
    (3)、若1+1≠(),你认为的正确答案是(),为什么?请给出理由。
    第一小题,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都知道答案。
    可到了第二小题,就要让人疯了。
    哥德巴赫猜想!
    到几十年后谢威那个时代,都没有被证明。
    最接近的,是国内数学泰斗陈大佬在1966年证明1+2成立。
    跟梁红玲接触不多,以谢威对她的了解,不可能真的让学生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梁红玲出这道题的目的应该是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维。
    第三小题,谢威真的会。
    从物理角度,通过空间维度、物理常数,甚至还得涉及到天才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的“平行线最终会相交”的证明等方面,来解释1+1=3。
    讲台上的田远把整个考场情景全收在眼里:除了少数人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大多数写了每道大题中的送分题后,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停地左顾右盼。
    唯独坐在最后面的谢威,看题时皱过眉头后,就不停在写。
    几乎没有停顿。
    半个小时过去,大部分的答题页面还是空白,谢威举起了手。
    “老师,麻烦给点草稿纸。”
    田远过来,看到之前发的五张草稿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他大部分都看不懂。
    在短短半个多小时,谢威居然已经在写第三道大题了。
    不愧是众多系主任拼命抢的天才!
    田远很清楚,要不是因为谢威,即使哈工大有入学考试,难度也到不了现在这种。
    “这些够吗?”
    田远直接给了谢威一个本子。
    对谢威的态度,他是非常好的。
    毕竟,计算机系也希望争取谢威最后选择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发展。
    为什么学校这么多系主任抢谢威?
    项目!
    有项目,才有经费,才能有成果,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在专业道路上走更远。
    要搞项目,就必须有天才的技术带头人。
    谢威这种有着坚实基础的天才,很快就能培养成技术带头人。
    “我靠,牲口啊!居然做一半了!第一题的哥德巴赫猜想我都还没写完啊……后面还涉及爱因斯坦物理维度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