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26章 泼皮之辈,不为大国!

第426章 泼皮之辈,不为大国!

    第426章 泼皮之辈,不为大国! (第1/3页)

    为何两人利益莫名就一致了?

    便如此时赵构忽悠之言:“国主也知,那苏武以百战不殆在军中立起威望,苏武所仰仗,乃其麾下骑兵之力,来去数万之骑,披坚执锐纵横捭阖,导致天下之军,莫敢与他相争,那苏武打的仗,也从来都是仰仗骑兵得胜。我这一路来大理,大理国处处高山大川,几无平地可言,他麾下之马,乃是北马,更不可能在大理国内有纵横之能,所以,国主勿忧,那苏武若是聪明自知,便是虚张声势。那苏武若是自大愚钝,真以三万兵入大理之高山大川,必然一败涂地……”

    说着,赵构也去看段和誉,他话语没说完,有些话不适合说,只能想,只能期待……

    比如他真期待苏武与大理打起来,便也就是期待苏武真一败涂地,如此对于赵构而言,意义甚大,不仅仅是苏武一败之类……

    更是会打破苏武不败金身这个神话,对整个天下的人心与局势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段和誉闻言便也在点头:“我大理虽然是偏僻之国,但岂能是易征之国?想那苏武心知肚明,两千里之粮草辎重补给,高山大川之艰险路途,且不说他只有三万人,便是有十万大军来,何处铺得开阵势?大理为战,与中原为战,大相径庭,想那苏武不会如此不明智……”

    段和誉自是不知赵构心中的小九九,他是真的觉得苏武不会以三万大军入大理,地形地貌与后勤之外,更还有大理之国力,大理也是能支应出八九万兵的国家,大理也不是真正穷苦贫瘠之地,这么多代人下来,积攒的军事家底,也不是玩笑。

    苏武能得中原天下,便不可能做这种傻事。

    赵构自有赵构的心思,便是再言:“不过……那苏武之辈,本就是好勇斗狠而起,国主还是要做好其万一……万一恼羞成怒,愤而进兵的应对……”

    赵构还是期待打起来,这对他有好处……

    那这事好似对段和誉没好处吗?

    段和誉微微一笑:“若是他真进兵来,有何不可?善阐府本就遭了兵灾,一片涂炭,而今高氏之兵甲,正守善阐府……”

    他这话,就说到这里了……不多言……

    却是他也微微笑着去看赵构……

    赵构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了,这位国主兴许也在期待苏武进兵大理……

    这个道理,这个逻辑,虽然复杂,但赵构就是听懂了。

    何以高氏在大理这么多年,如此权柄经久不衰?甚至经常动不动就把国主踹来踹去?

    权柄这件事,从来就来自于实力,什么是实力?就是兵甲。

    高家有兵有地有粮有钱……

    但此番,经过头前三十七部叛乱之后,眼前之高氏,其实已然式微,实力大减,拢共算来,战兵也不过万余之数……

    段和誉,是万万不可能动手将高氏抹除的,人家刚刚为国立大功,牺牲惨重,国主若是做这件事,岂不道义大失?更也是失去了王位的合法性了……

    所以,若是苏武当真进军,那定然要先打善阐府。

    高氏如何?

    高氏若是拼死而战,那就战吧,反正善阐府本也是废墟之地。

    再战这一遭,高氏不论胜负,必更是损失惨重,再也不复当年之威,杨、董之族衰败之势,岂不又到高氏身上了?

    要问杨董为何衰败,其实也是内战导致,是高氏给两家干倒了,这主要是宋仁宗时期发生的事。

    如此,大理国内,皆是小族,再无大族,段氏当兴!

    若是高氏倒戈呢?

    那也极好,高氏从此出国,再也没有名义立于大理国内,万余之兵,即便加在苏武身上,也并不能真正打破实力之格局……

    从善阐府到羊苴咩城这一路,都是高山大川,有的是险要关隘,鏖战之下,胜败……

    且先不说胜败,一二月去,南方大热之季节就到,南方之山林瘴气,岂能是北人可受?

    苏武来日早退也则罢了,若是不早退,真到那个季节,苏武三万兵,只怕都要覆没于此。

    这些,都是至理,没有一语是假!

    苏武若退,留下高氏,立马就从国之功臣变成了国之逆贼,道义之下,大义之下,岂能不打?

    苏武若败,更不必说……

    段和誉,当真傻?

    段高之争,已然就到得这个地步了,历史上来日,高氏可是要派人刺杀段和誉的……

    段和誉又岂能不动手?

    就算没有苏武,段和誉也是要对高家人动手的,捉拿流放之类……其实也是昏招……

    这昏招也逼着高氏在不太愿意真正刀兵相见的情况下,弄了一出刺杀之事,也是来日因为刺杀失败,反而刺杀之人暴露,所以才导致高氏大败亏输一局,高氏也输了大义,才导致高量成接受与段和誉之女成婚之事,两家算是暂时和解……

    否则,段和誉怎么可能在先出手打压高氏之人的情况下,还能稳得住局势不倒?

    而今之局,对于段和誉而言,自也是顺势而为,不免也是一个道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外国的敌人,永远没有国内的敌人重要。

    也好比昔日,赵佶可以不管女真,也要先对苏武动手,都是一个道理,君王之理!

    反正,先把高氏搞定,来日再怎么说,都是有办法的……

    中原之地,劳师远征本就得不偿失,就算来日中原真是大燕了……

    只要来日段和誉把姿态放低,该请罪的请罪,该跪拜的跪拜,该磕头的磕头,然后该找背锅的找背锅,总是能与上国把关系缓和……

    段和誉显然也知道上国的心态,上国要的是个脸面,只要给足了,上国也何必做那得不偿失的事情?

    更何况,来日还不一定是大燕,若是大宋,那此番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段和誉与赵构两人,此时此刻,利益岂能不一致?

    只苦了高量成,他还真等着明天国主以大智慧定夺此事。

    他也还在给吴用安排的住处里,正安慰吴用:“学士此番,其实不必如此震怒,我家国主,本也是平和之人,也是大智之人,鲜少与人置气,此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