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时代不会给山西第二次机会,督察处的设立!(求订阅) (第2/3页)
这个“山西王”。
将彻底变成一个徒有虚名的摆设。
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看着阎锡山那副坚决反对的模样,谢明的心,沉了下去。
但谢明也知道。
楚云飞交代的任务,他必须完成。
他鼓起勇气,再次开口,将楚云飞的另一番话,原封不动地转述了出来。
“总座,楚总顾问还让学生转告您一句话。”
“他说,此次基础建设的投资,名义上,是与我们山西的军事工业体系升级改造,相结合的。”
“以为攻势作战提供军事装备和补给的名义争取来的投资。”
“楚总顾问认为时代不会给我们山西人,第二次机会了。”
“这一次,是我们唯一能以‘国防建设’为理由,从中央,从美国人手里,争取到如此海量资金,来发展我们山西本土的机会。”
“如果错过了这一次.”
谢明的目光,投向了远处那连绵不绝、如同一道天然屏障的太行山脉。
“楚总顾问说,一旦战争结束,谁都清楚平原、沿河、沿海的地区,其发展的机遇,必然会远远高于我们这样的内陆山区。”
“等到抗战胜利,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所有的资源,都会向那些更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倾斜。”
“到那时,我们山西,拿什么去和别人争?”
“难道,就让我们山西的子孙后代,永远守着这片贫瘠的黄土地,被这太行山、吕梁山,困死在这里吗?”
一番话,直击阎老西的心坎。
他沉默了。
他缓缓地转过身,同样望向了那巍峨的太行山。
这座山,守护了山西,也同样,禁锢了山西。
他想起了自己“保境安民”的初衷。
想起了自己为建设山西付出的毕生心血。
他想让山西富强,想让山西人过上好日子。
但他的那些手段,那些心机,那些为了“独立”而设置的重重壁垒。
从长远来看,真的,是对的吗?
楚云飞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
剖开了他内心深处,那个他一直不愿去面对的矛盾。
是继续抱着那点可怜的“独立王国”的旧梦不放。
眼睁睁地看着山西,在未来的时代浪潮中,被彻底抛弃?
还是。
放下个人的权力和那点可怜的私心,为山西,为子孙后代,博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良久,良久。
阎锡山,发出了一声长长的、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的叹息。
他看着那连绵的群山,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前所未有的萧索和释然。
“罢了.罢了”
他喃喃自语:“就让那窄轨铁路,随着我阎百川这个老东西,一起埋进历史的尘埃里吧。”
谢明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山城,委员长官邸。
刚刚结束印度访问的常瑞元。
心情并不算愉快。
与英国、印度人会面显然不是一场成功的旅程。
这些英国人谈判之时充满了殖民者挥之不去的傲慢和对既得利益的贪婪。
韦维尔那张扑克脸。
以及话里话外暗示中国应该“尊重”英国在亚洲传统势力的论调。
都让常瑞元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厌恶。
若不是彬马那的一场大胜。
给了他足够的底气,恐怕这次访问,就不是不愉快,而是屈辱了。
他阴沉着脸,走进了熟悉的办公室。
侍从一处的现任主任竺培基,早已在此等候。
“委座。”
竺培基躬身行礼,将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恭敬地放在了常瑞元的面前。
“说吧。”
常瑞元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我不在的这几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竺培基立刻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简报,言简意赅地汇报道:“回委座,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关于豫西的。”
“豫西之事,已然平定。”
“哦?”
常瑞元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他知道武庭麟和第十五军是个多大的麻烦。
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造成其他地方势力的集体反弹。
毕竟,圈地这种事情,哪怕是中央军,也有不少将领再做。
他本以为。
楚云飞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通过各种政治和军事手段,才能勉强将这个“毒瘤”控制住。
“楚总顾问,以雷霆手段,先是策动十五军内部兵谏,擒获武庭麟。”
“随即引爆舆论,将其罪证公之于众,彻底搞臭其名声。”
“而后,顺势而为,联合一战区,将其家族势力连根拔起。”
“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七天,兵不血刃,未损一兵一卒。”
“如今,第十五军正在进行整编,并已与八路军方面进行相应的防务交接。”
听完竺培基的汇报。
常瑞元端着水杯的手,在空中,微微停顿了一下:“刘茂恩那边什么态度?”
“支持委员长您的决定。”
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极为复杂的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