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周邦伟大转折! (第2/3页)
权力方面:委员会拥有对下属各战区部队在战略层面的有限调度权。
即,当委员会集体表决通过某项战略行动(如联合清剿、战略支援、航道打通等)后,有权根据行动需要,跨战区调动相关部队及资源,为委员会的共同战略服务。
各战区在日常管理和防御上仍保有高度自主权。
义务方面: 委员会必须保障下属各战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当任一成员战区面临生存危机(如大规模尸潮围攻、关键资源枯竭、武备耗尽等)时,委员会有义务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甚至是无条件的军事与资源支持,共渡难关。
最后,也是最具实质性的——委员会常设机构及权力分配。
经过一番隐晦的较量与权衡,常委席位定为十席。
中州战区 作为主导力量和核心、也是维持委员会最大的金主,占据四席。
东方、南方、西方 三大战区,各占 两席。
领导职务设置:
三大战区司令员,卫靖方上将、武向林上将、以及东方战区司令员高建国上将,出任委员会副委员长。
顾承渊出任委员会委员长。
同时,赋予了副委员长一项制衡权力:
对委员会已通过但尚未正式施行的决议,拥有复议权。若副委员长对某项决议持有强烈异议,可启动复议程序,要求委员会重新讨论。
然而,最终的权力天平,由一项至关重要的条款锁定:委员长(顾承渊)对委员会任何决议,拥有一票否决权。
当这一条款被宣读时,会议厅内再次出现了刹那的寂静,卫靖方和武向林的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但最终,他们没有提出异议。
大势已定,实力使然。
中州战区以其无可匹敌的力量和主导地位,拿到了这个新生联合体的最高权柄。
而“周邦末世紧急军事委员会”的雏形,就在这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厅内,在这复杂的心态与利益的交织中,初步奠定了下来。
一个以中州战区为核心,整合了四大战区力量的庞然大物,开始显露出它的轮廓。
周邦末世紧急军事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周邦境内原先六大超级军事集团(五大战区+中州战区),已有4大超级军事集团完成初步整合,一个新的、具有空前权威的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