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复山河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惊雷

第五百三十六章 、惊雷

    第五百三十六章 、惊雷 (第3/3页)

南都护府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对外扩张,更好的占领和消化新领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军方开疆扩土的速度,都超过了政府对地方的管理能力。

    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整个安南都护府有近一半的土地,依旧处于军管状态。

    军事化管理,有利于迅速稳定地方秩序,但在经济发展上却拖了后腿。

    哪怕把移民输送了过去,基本上也是发放完口粮和生活物资,就放任他们自由发展。

    日常管理无非是宣讲一下朝廷的政策,只要不违法乱纪、不闹出乱子来,军方就不会干涉。

    这样的管理方式,无非是让一群农民换个地方种地。

    生产效率低下,对工业发展毫无助力。

    想要提高综合实力,就必须转化一部分农业人口,变成工业人口。

    看起来似乎挺简单的,只要一开始把移民送入工厂即可。

    可具体操作上,就不是单独的人口流动。

    增加产业工人的前提是先得有产业,有产业的前提是先得有市场。

    明明拥有当代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工业发展速度依旧缓慢,最大因素就是市场需求不足。

    对众人来说,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课题。

    圣贤书上从来没教过这些知识,古往今来那么多圣贤,也没遇到这种千古之未有的变局。

    大家只能摸索着前进,在探索中寻求发展。

    后面李牧提的科举,更是令众人头疼。

    原则上同意,又否定了大虞朝的科举取士,摆明是想要推倒重建一套体系。

    无非是担心抵触太大,才披着科举的皮。

    看安南都护府的学生教材就知道,自家侯爷确实在推广儒家思想,但仅限于部分思想。

    到了学术上,完全是背道而驰。

    儒家重道轻术,这边直接颠倒过来重术轻道。

    日常考试中,不光算术的分数拉到和国学一个档次,还增加了一个科学。

    里面的知识一部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部分是从欧洲流传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李牧亲自修改增补上去的。

    传统的读书人看了,一个个都气的直骂娘。

    幸好传统的腐儒,基本上集中在大虞境内,道听途说的消息他们也就私底下骂骂。

    可按照李牧的意思,一旦把这些玩意儿纳入科举考试中,传统文人圈非得爆炸不可。

    秉承着欺软怕硬的原则,这些人大概率不敢找李牧的麻烦,但骂起他们这些执行者绝对不会怂。

    搞不好在士林中,他们的名声会比秦桧都臭。

    明知道事情麻烦,他们还没法拒绝。

    参考历史经验,每一个大统一王朝的开国君主都是犟种,认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从古至今,都没有没有哪个开国皇帝会因为读书人反对,就改变自己的国策。

    尽管李牧还不是皇帝,但在众人眼中,这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侯爷,科举之事不能操之过急啊!”

    兰林杰忍不住劝说道。

    宁愿把事情往后拖,他也不敢踩这个雷。

    一旦在他手中出头了这一政策,大虞境内的读书人,非得扒了他家祖坟。

    没有办法,道统之争,从来都不容妥协。

    一大堆的儒家经典,被融入到一门国学中,本身就足够离经叛道。

    再搞两个并立的学科,一下子把儒家从至高无上的王座上拉了下来。

    尤其是科学中的很多知识,还是墨家当年搞出来的,更是大家无法接受的。

    能够在安南都护府推广开来,主要是反对者,很少移民过来。

    零星的反对声,根本无法左右李牧的决策。

    “确实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本侯才让你们先制定计划。

    什么时候实施,怎么具体运作,还要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李牧一脸淡定的说道。

    相较于众人的担忧,他根本没当成一回事。

    对天下读书人来说,他们真正的核心诉求是通过科举制度做官,而不是科举具体考什么。

    只要没有断绝他们入仕做官的路,事情就有得商量。

    统治者要强力推动科举改革,这帮家伙无非是前期闹腾一阵子。

    一旦发现事不可为,后面多半还是要骂骂咧咧的回来,捡起那些被视为杂学的东西学起来。

    个别脑袋一根筋,要死磕到底,那就成全他们好了。

    自古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的。

    何况这还不是单纯的改革,而是一次从学术界开启的思想革命,要彻底打破重道轻术的陋习。

    为了降低大家的抵触情绪,李牧也算手下留情,最起码没直接对四书五经下手。

    等到未来大家接受了新科举模式,他还要通过删减修改教材内容,逐步把一些封建毒瘤思想踢出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