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惊雷 (第1/3页)
永安,汉水侯府。
“夫君,此行可算顺利?”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出乎预料的顺利,辽东军进京之后,就被京中的繁华迷失了双眼。
干了一堆的破事,搞得天怒人怨。
为夫北上勤王,顺应人心大势,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李牧笑着回答道。
北上勤王这么快结束,同样出乎了他的预料。
安南都护府内部,对这次北伐预估的时间是两到三年。
谁也没有想到,辽东军败的那么快,快到北虏都来不及出兵干涉。
为了牵制鞑靼人,他还特意安排了一支军队北上袭扰,结果都没派上用场。
牵制计划没发挥作用,但从海上袭扰的鞑靼人的军事行动,却要长期持续下去。
借助打击北虏为掩护,成功把势力范围从南海延伸到黄海和渤海湾。
不光战略意义非凡,还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通往高句丽、日本的海上贸易线,直接被握在了手中。
“京师那边……”
话说到一半,见李牧脸色难看,景雅晴眼睛一下子湿润起来。
“节哀!”
李牧一把搂住妻子说道。
边军收复京师前,辽东叛军在城中大肆屠戮,一众勋贵世家纷纷惨遭毒手。
作为勋贵世家之一,景家自然也没能例外。
除了前面突围出去的,留在京中的族人,几乎没有幸存者。
在这个问题上,李牧也无能为力。
勋贵世家与国同休,不是一句玩笑话。
除了极少个例,大部分勋贵世家在改朝换代中都会损失惨重。
能够保住宗族传承,都算是幸运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辽东叛军还算干了一件好事。
现在死在叛军手中,虽然比不上之前主动殉国,起码也保住了宗族清名。
倘若跟着反贼去了辽东,为了活命投靠北虏,那才完犊子。
安抚好了妻子,府内又一次挂起了白幡。
景李两家都有长辈去世,再迭加国丧的影响,府中的气氛很是压抑。
或许是受气氛影响,一贯活泼的几个儿子,现在也变得安分起来。
亲人离世的悲痛,李牧亲身感受过,知道这种时候只能靠时间冲淡一切。
在家中休整两日之后,就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
离开了大半年时间,安南都护府也积累了不少政务,等着他去处理。
看着案牍前厚厚的报表,李牧暗自叫苦。
果然是天生的劳碌命,哪怕成为一方诸侯,还是要上班。
简单的过了一遍,就花费了足足三天时间。
这还是有下属代为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全部都是他自己干,早晚都得累死。
不过再怎么放权,很多具体的事情,当老大的还是要亲自过问。
“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的移民死亡率,怎么出现了增长?”
李牧皱着眉头问道。
随着安南都护府的持续扩张,欧洲殖民者们在南洋地区的发展,遭到了严重限制。
相比他们那种几百号人一两艘军舰,就占据一片殖民地的玩法,都护府就霸气的多了。
二十多万海陆军和上百艘战舰,常年活跃在南洋地区。
放在台面上的军事力量,就压的一众欧洲殖民者喘不过气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试图联合土著搞事情,几次交锋下来全部都老实了下来。
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学会敬畏。
搞清楚了安南都护府在南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后,原本还叫嚣着组织联军的欧洲殖民者,被动变成了乖孩子。
没有法子,欧洲本土局势不太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跨洋远征。
前期的犹豫,让他们错过了最佳干涉时间。
当一船船移民进入南洋,在岛上建立起地方政权后,再想出兵已经晚了。
“侯爷,主要和当地气候有关。
伊里安岛虽大,但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受此影响岛上土地相对贫瘠。
政务部对伊里安岛的定位是木材和矿产供应地,但移民们不认同,他们正在寻找适合耕种的土地。
随着向内岛探索的增加,发生意外的概率,也不可避免的提高。
前段时间死亡率增加,主要是遭遇了台风极端天气。
猝不及防之下,导致移民损失惨重。”
王靖川一脸为难的解释道。
伐木和采矿冶炼,同样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理论上能够支撑起一个地区的发展。
怎奈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热爱,根本挡不住。
沿海地区经常受雨水冲刷,还时不时遭遇台风光顾,要改造成优质良田太难了。
这些困难,没有吓倒移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