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复山河 > 第五百三十四章 、隐患凸显

第五百三十四章 、隐患凸显

    第五百三十四章 、隐患凸显 (第3/3页)

   食君俸禄,就要忠君之事。

    施家逼死了永宁帝,他立即出兵平叛,就是对天下人的一个交代。

    效果非常明显,此次平叛大战,将他的声望推向了巅峰。

    现在功成身退,也是他作为大虞勋贵,给帝国的最后交代。

    功高震主成为既定事实,他主动退出朝堂,对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后续就该路途遥远,信息传递困难,逐步减少和朝廷的联系。

    “嗯!”

    “告诉我们在南京的人,等陛下登基大典完成后,就把本侯的辞呈递交上去。

    另外再起草一份奏折,着重强调新君的教育问题,让内阁多请几位名师给陛下开蒙。

    顺便提一提北疆的局势,让朝廷加强警惕,严防北虏趁火打劫。

    各地勤王大军,直接就地解散,返回各省任职。

    一应官职任命文书,派人催一催吏部,务必赶在勤王大军返回前落实。”

    李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对南京内阁,他不抱有任何希望。

    大虞朝的烂摊子,没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根本搞不定。

    一群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连朝堂纷争都搞不定,如何能够搞定天下。

    如果换成先帝留下的那帮辅政大臣,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最少能够获得地方督抚的支持,完成对朝廷内部的整合。

    占据着大义的名分,不听话大不了换人。

    挟勤王大军大败叛军之威,地方督抚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选择憋着。

    在辞呈获得朝廷批准前,李牧才是大虞朝合法的首辅。

    以内阁名义进行的人事调整,也代表着他的意志。

    只要诏书下达,就算有地方督抚抗命,回归的勤王大军也会帮他们执行命令。

    现成的虎皮摆在他们面前,这些家伙都不会用。

    此刻李牧已经带兵踏上归途,没有他这位强权首辅压着,地方督抚对朝廷的敬畏之心,只会越来越低。

    内部无法及时整合,后续连正常征税,都会出现问题。

    大虞朝敢抗税的,可不光是江南士绅,其他地区的士绅道德节操也没高多少。

    前面没有带头抗税,那是他们有自知之明,非常清楚自身的政治份量不够。

    一旦带头干这种事,朝廷根本不会同他们客气。

    江南士绅的政治份量是够了,但架不住他们对大虞财政体系太过重要,朝廷根本没法让步。

    平常在官场上多吃多占,到了承担义务的时候却推三阻四,一下子引发了各方的不满。

    勋贵系带头开了团,朝中各派纷纷落井下石,一下子让他们陷入众矢之的,才迎来了灭顶之灾。

    现在局势发生变化,随着李牧带兵离开,大虞朝廷中枢迎来了虚弱期。

    对地方的控制力,势必会下降。

    “侯爷,京营和边军的封赏,还没有确定呢!

    您现在是不光是三军统帅,还是当朝首辅,完全可以在人事任命上拍板。”

    兰林杰开口提醒道。

    这两支部队,虽然不是李牧的嫡系,但政治上人家是站他这边的。

    既然是自家的小弟,肯定要照顾到。

    反正都要离开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这些人推上去。

    朝廷一天没批准辞呈,李牧就是大虞朝的首辅。

    在皇帝无法掌权的情况下,首辅手中的权力,可以被无限放大。

    “过犹不及!”

    “新皇刚登基,总得给人家留一个收买人心的机会。

    我们把事情都干完了,朝廷怎么办?”

    李牧果断拒绝道。

    提拔自己人看起来简单,问题是涉及到人事调整,先得有人去填坑。

    现在的边地,调谁过去都是坑人。

    若是找不到合适人选接班,把旧部大肆调到南方任职,那就相当于实质性放弃北方。

    如此大的政治黑锅,朝野上下没人能扛得动,李牧也不想去尝试。

    解决不了边患问题,后面捅出篓子来,作为举主是要负责的。

    他可不想因为小弟捅出了篓子,被迫卷入北疆战事。

    内心深处,他已经打定主意,回去就发起南征。

    只要指挥部距离京师足够远,朝廷的事情,就找不到他头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