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隐患凸显 (第1/3页)
时光飞逝,随着新君人选落定的消息传遍四方,各地督抚表现的相当冷漠。
党同伐异是大虞朝堂上的主力,南京六部本就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一下子翻身做了主人,攫取了帝国最高权力,自然会引发许多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地方上,南京朝廷更是缺乏广泛支持。
当初大家派兵参与勤王,那都是因为施家挑战了各方底线,为了捞取政治声望,才象征性派兵加入。
随着局势的变化,共同的敌人没了,内部斗争再一次成为主力。
缺乏地方势力支持的南京六部尚书,全部入了内阁,拿走了最大的政治红利。
作为实权派的地方督抚们,在勤王战争中出钱出力,却只是捞到了一个口头嘉奖。
政治上的分赃不均,为朝堂局势埋下了重大隐患。
南京城。
“诸位,情况有些不妙啊!”
“除了江南地区外,其他各省督抚的贺表迟迟没有送过来,这摆明是在给新君下马威!”
柏锦文的话说完,众人的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
说是给新君下马威,实际上是冲着他们内阁来的。
六岁的小皇帝,贺表送过来字都认不全,有啥好折腾的。
本质上还是拥立新君的事,内阁直接做出了决策,没有同地方督抚商议。
在这个问题上,众人也是有苦难言。
群臣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光内阁中都无法统一立场,再把地方官拉进来,吵上一年都别想出结果。
真要是闹到那一步,大虞朝仅剩的威严,也会消耗殆尽。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拥立新君这种事情,都是乾纲独断。
参与的人越多,越容易出乱子。
“这帮家伙是欺负陛下年幼,才敢肆意妄为的。
不过汉水侯的贺表,已经送了过来,想来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跟进的。”
贺正则冷漠的说道。
地方督抚不买朝廷的帐,本质上还是中枢对地方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最核心的原因是本次拥立新君,只有他们内阁六人组参与,最具权势的首辅李牧,全程都没有表态。
现在贺表送了过来,就代表着这位军方老大是支持新君的。
收到这个政治信号,各地督抚就算再怎么不满,也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也只能认了。
不过这只是暂时妥协,地方督抚和中央朝廷的矛盾,依旧没有得以解决。
在往后的执政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麻烦等着他们。
“新君下个月就要登基,就算现在立即把消息送往各地,恐怕时间上也来不及。
缺少地方督抚发支持,新君的合法性怕是会受到质疑。”
柏锦文皱着眉头说道。
在国势衰落的当下,朝廷必须抠细节,尤其是皇帝的合法性,更是不容马虎。
稍微留下一丝隐患,都会给未来留下大麻烦。
“柏大人放心,那帮督抚胆子大的很。
贺表没有送过来,但各地代表随身携带的空白文书却不少,直接填上恭贺新君登基的内容即可。”
万怀瑾一脸嘲讽的说道。
携带空白文书进京,最主要是为了应付户部的钱粮审查。
在开国初年,还爆发过轰动全国的空印案。
朝廷处置了一大帮人,但携带空印文书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倒不是地方官想干嘛,主要是京师距离地方路途遥远,讯息传递不方便。
有些事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指望驿卒来回奔波,黄花菜都凉了。
在朝廷鼎盛时期,大家还心怀敬畏,只敢偷偷摸摸的干。
只要做的不过分,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永宁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受叛乱的影响,地方和朝廷的联络变得越发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场上再一次流行起了“空印”。
尤其是京师沦陷后,皇权进一步衰落,以往隐藏的空印问题,直接被这些人肆无忌惮的放到了台面上。
“算了,这些问题等陛下登基之后再说。
可惜汉水侯没法过来主持登基大典,不然也不会闹出这么多幺蛾子!”
安敬之忍不住吐槽道。
政治就是一笔糊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