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向上甩锅 (第2/3页)
北方的情况不一样,这边是真的缺粮。
缺粮也就罢了,就连海外贸易发展,也严重滞后于南方。
相比之下,反而是募捐更棘手,那是真要大家往外面掏真金白银。
无论任何时候,强迫别人从口袋里掏钱出来,那都是在拉仇恨。
……
高层会议结束,北方的缺粮困境,依旧没有缓解。
朝廷的措施,本质上是优先保障京师的粮食供给,其他省份根本顾不上。
朝廷无力支援,指望地方衙门组织生产自救,明显是痴人说梦。
为了生存下去,无数百姓被迫踏上了造反之路。
各地的士绅商贾,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痛代价。
风起云涌的义军,开始在北方攻城略地,一时间求援的书信雪花般飞向京师。
可惜朝廷自顾不暇,连日常的军费开销,都无法按时发放,更不用说出兵镇压叛乱。
事情一耽搁,北方局势就彻底失控。
陕西、河南、山西、山东,遍地都是叛军的身影,就连南直隶都受到了影响。
在徐州造反的漕工们,刚开始还受漕帮高层控制,只是抢占了码头做做样子。
随着造反的深入,情况逐步发生变化。
举起反旗之后,饱受欺凌的漕工们,渐渐觉醒起来,不愿意再受漕帮高层的盘剥。
一些有威望的漕工,渐渐在队伍中掌控了话语权,转头就清算了漕帮高层。
干掉这些帮会头目后,起义军也完成了蜕变。
从最初牵制朝廷的棋子,变成了真正的义军,开始在徐州地区攻城略地。
整个江北地区,都暴露在了叛军的兵锋之下。
随着局势的恶化,江南士绅群体内部,再一次发生分化。
一些江北地区的世家,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共同镇压漕工叛乱。
南边的情况截然相反,因为在抗税运动中掺和太多,很多家族都没有了退路。
以宗族为纽带,在地方上组织民团,同朝廷的征税部队武装对抗。
官兵去的数量少就打,发现官兵数量多,就暂避锋芒躲避。
南京城。
“诸位将军,这个月的征税进度,可是严重不及预期。
朝廷那边又发来了公文催促,要求我们务必在开春之前,完成税款催缴工作!”
万怀瑾神色凝重的说道。
别说整个江南地区的催收,光南直隶的税款征收,都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
这些税款,基本上都是江北世家缴纳的。
钱到了手,还没有捂热乎,就直接划拨了军队。
毕竟,现在军方的压力大。
一面要分兵围剿盘踞在徐州的叛军,一面还要在长江以南执行税款催收任务。
不把钱粮给足,下面的人可不会卖力。
“钦差大人,不是我们执行任务力度不够,主要是大家被束缚了手脚。
世家大族惧怕叛军,那是叛军是真的会烧杀劫掠。
我们的情况不一样,您可是三令五申,禁止破坏农田、烧毁房屋。
只要不是暴力抗法,官军就不允许杀人。
即便是抓到了人,无非是把税款补上,顶多收几两罚金。
知道朝廷的底线,地方宗族才有恃无恐,敢肆无忌惮的和我们兜圈子。”
叶弘昌愤愤不平的说道。
大军出去催收,不光被捆绑住了手脚,还有监军随行跟着。
抓到了带头抗税之人,也是移交给地方衙门处理。
束手束脚的玩法,自然不能让世家大族们畏惧。
“叶总兵,别忘了我们是官军,不是山贼土匪。
官军就要有官军的样子,必须严格遵守律法。
若是大肆杀戮士绅,那和叛军有什么区别?”
一旁的刑部尚书安敬之率先反驳道。
文官和武将的思维模式,从来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靠杀戮征收,短时间内确实能发挥作用,但留下的后遗症却是永久性的。
一旦举起了屠刀,那就意味着双方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只能倒下一方才算结束。
文官本身就是士绅圈子中的一员,大家内斗归内斗,但不能突破潜规则。
让他们下令大肆屠戮士绅,这无疑是在背叛自身的阶级。
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