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迁之谋 (第1/3页)
京师。
受漕运中断的影响,北方物价再次飙升。
刚刚遭受蝗灾的北方各省,民间经济彻底走向崩溃。
地方上求援的文书,雪花般的向京中飞来。
“漕运中断,北方经济崩溃,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姜书翰一脸冷漠的质问道
对清流党人的耐心,在一次又一次党争中,逐渐被耗尽。
内心深处,他已经盘算着,为国锄奸。
不过清流背后站着江南士绅,这个群体的势力太过恐怖,很难一下子根除。
冒然出手,不仅无法消灭敌人,反而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
“户部正在想办法筹集钱粮,尽可能保障京师的稳定。
至于其他地区,朝廷财力有限,实在是兼顾不到。”
吕凌风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如果早知道,局势会恶化到这一步,他绝对不会争户部尚书的位置。
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天天都在火药桶上跳舞。
稍有不慎,大虞财政崩溃,就会带着他一起粉身碎骨。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身处风波旋涡之中,已经不是他自己想退就能够退下去的。
江南士绅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他这个户部尚书成了最大受害者。
每天眼睛一睁,满脑子都是钱粮窟窿,该怎么去补。
无数次半夜从睡梦中惊醒,梦到的都是大虞财政破产,他被百官送上断头台。
每次朝会议事,都少不了拆东墙,补西墙。
这种苦逼日子,一眼望不到头。
“哦!”
“不知吕大人,从什么地方想办法筹集钱粮啊?”
姜书翰继续追问道。
作为内阁首辅,本不该这么咄咄逼人的,可他被江南士绅的骚操作给气着了。
奈何不了江南士绅,那就针对这些士绅大族在朝为官的子弟。
盯上吕凌风,那是朝廷现在缺钱、缺粮,户部尚书是第一责任人。
“漕运中断,只能从陆运、海运上补充。
目前北方各省均遇到了困难,从江南到江南沿途饿殍遍地,陆地运输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唯一能够依仗的,只有从海上找补。
下官正在联络各地船东,争取能从南方运送一批物资过来,先渡过眼前的难关。”
吕凌风脸色阴沉的回答道。
毫无疑问,这种操作相当于变相的“废漕改海”,无疑会狠狠的得罪漕运利益集团。
可吕凌风没得选择,他这户部尚书必须优先保证,大虞财政不崩溃。
其他的可以假装不知道,但前线官兵的军饷钱粮,必须优先保障。
京中官员的俸禄,也要想办法发放下去。
没有南方输入的钱粮,北方高昂的物价,能直接把朝廷拖垮。
“吕尚书,老夫怎么听说,户部采购的不是粮食,而是一船又一船的糠啊!”
威远侯似笑非笑的话,让文渊阁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民间普通百姓吃糠,大家习以为常,可给前线官兵的军粮也发糠,那是会出大事的。
为了军饷钱粮的问题,前些日子九边之地,刚闹了一次。
现在这么糊弄,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侯爷的消息就是灵通,户部采购的粮食中,确实有一批糠。
不过这不是我户部渎职,而是买不到足够的粮食!”
吕凌风坦言承认道。
事实上,无论是漕运、海运,还是粮食采购,都绕不开一个群体——江南士绅。
这个群体掌控着大虞朝最多的海船,垄断着东南粮食贸易的大部分份额。
为了给朝廷施压,连堵塞运河的事情都干了,自然不会帮朝廷解围。
江南的大粮商们囤积居奇,敢顶着士绅大族压力,向北疆输送粮食的只剩下一个汉水侯府。
别看最近几年输入安南都护府的人口多,但人均粮食产量,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尤其是移民南洋地区后,很多地区看起来土地肥沃,但架不住雨水太多。
当地土著不喜欢种植粮食,一方面是岛上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则是洪涝灾害太多。
老天爷不给面子,粮食减产是常有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在都护府衙门的组织下,移民们正忙着兴修水利工程。
搞基建工程,粮食消耗肯定少不了。
以至于安南都护府,每年出口的粮食,都只有那么几百万石,其中八成都是杂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