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索姆河战役 (第2/3页)
攻了。
倒不是说法国完全放弃了反攻德国,而是在平静的海面之下,有着更加汹涌的海浪正在凝聚。
因为考虑到单靠法国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彻底反攻德国的,经过协约国内部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集合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三国的精锐军队,在经过长达数个月的准备之后,对德国发动全面的战略反攻。
协约国对这次战略反攻有多么重视,从西班牙和意大利提供的军队数量就能够看出。
西班牙需要向法国提供80万的军队,意大利也需要向法国提供70万的军队,而且都必须是由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组成的本土精锐军队。
法国这边出动的军队数量更多,高达4个集团军一共150万的兵力。
这些军队数量累计起来,将会拥有超过300万的军队同时间对德国发动反攻。
当然,主要战场还是集中在一处,那就是由法国军方选定的索姆河区。
索姆河在法国的众多河流中并不起眼,甚至河流的长度也只有200多公里而已,只能算是一条小河。
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对法国来说是重要的地形堡垒。
当然,在德国军队由攻转守之后,这道天堑反而成了阻碍法国军队前进的障碍。
法国军队在凡尔登一线已经靠近了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边境,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一线,也向前推进了数十公里。
可唯独在最北部,因为索姆河的阻挡,法国军队至今为止,也没能全部收复曾经被德国占领的土地。
法国军方将这场大反攻的主要进攻方向放在索姆河,一方面是想全面收复被德国占领的领土,另一方面则是想在索姆河方向打开缺口,从而尽可能解放比利时,并且攻入德国国内。
想要攻下索姆河是相当不容易的。除了索姆河自身带来的地形优势之外,德国在这一带构建了漫长并且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为的就是尽可能阻挡法国和西班牙的进攻,为东线战场争取更多的时间。
为了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三方进行了几个月时间的调动,除了动用了近300万的军队之外,还准备了大几千门火炮,上百艘飞艇以及十多架飞机。
甚至西班牙已经放出了风声,宣称自己已经研发出专门应对敌方防御工事的强大武器,再过不久就可以投入到战争当中。
这样的武器就是坦克,卡洛也不打算再隐藏了。如果索姆河战役协约国方面陷入劣势,卡洛将及时动用坦克和飞机,为协约国打开缺口,从而彻底改变战争的走向。
毕竟这个世界的英国是站在了德国的那边,该有的谨慎还是要有的。
卡洛可没兴趣和德国继续打消耗战。对于卡洛来说,战争最好在1915年年内解决,尽量不要拖到1916年。
而1916年则是卡洛的底线。如果继续拖下去的话,西班牙也会面临被严重消耗的局面。
西线战场一副风雨要来的趋势,德国国内对此也感到十分的担忧。
好消息是,随着英国国内的进一步动员,英国政府主动向德国表示,英国可以派遣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大约70万人前往西线战场,帮助德军进行防守。
而德国内部在战略转移后的这几个月,也动员了超过50万的军队,经过仓促的训练之后,可以投入到东西线战场作战。
有了这两个好消息,德国国内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有着英国70万的军队助阵,德国最高统帅部选择将新动员的50万军队,派遣30万人前往东线战场,留下20万人前往西线战场。
而经过这么一调动之后,德国在西线战场的兵力将重新恢复到200万的水平,在德国政府看来,守住防线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双方都在有意识地向索姆河区域调动军队,战争也在不久后打响。
因为德国和英国军队处于防守方的原因,率先发动进攻的肯定是协约国这边。
抱着收复国土的信念,数十万法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在索姆河区域对德国军队发动了突袭。
为了配合索姆河方向的进攻,法国的反攻不仅在索姆河区域,还在全线大反攻。
凡尔登一线和阿尔萨斯-洛林一线发动了反攻,为的就是让德国人应接不暇,从而忽略了索姆河一线的防守。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因为德国的战略转移,导致法国在凡尔登区域相当意外地获得了胜利。
胜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法国军队忘记了凡尔登战场的残酷,这也导致法国军队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过如果德军强力反击会是什么后果。
面对浩浩荡荡发动进攻的法国军队,德军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在前线指挥官的命令之下,德军浩浩荡荡的发动了反击,枪声和炮火声在前线压根没有停歇,对前线士兵的耳朵进行了长时间的摧残。
当然,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炮火声对耳朵的影响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为索姆河战役很快让法国和德国士兵回忆起了曾经的凡尔登战役,而且这场战役远比凡尔登战役更加残酷。
在法国军队发起反攻的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