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欧陆风云 (第2/3页)
和英国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
西班牙在和平谈判中邀请法国人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至少在西班牙看来,德国可能会更加偏向英国。
明白了这一点,法国政府也就有了拉拢西班牙的切入点。
1905年2月17日,法国驻西班牙大使求见卡洛,希望西班牙和法国能够签署西非殖民地协定,约定好西班牙和法国两国的非洲殖民地范围,防止两国殖民地之间发生任何殖民冲突事件。
为了表达诚意,法国政府表示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不会向西扩张一步,并且愿意承认摩洛哥到阿尔及利亚之间的未被西班牙纳入直接统治的地区属于西班牙。
当法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卡洛也就立刻明白了法国政府的企图。虽然这么做法国政府并不会亏损太多,但主动的退让已经是一种清晰的态度了。
法国政府在向西班牙表达明确的态度,他们无意得罪西班牙,甚至想和西班牙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
当然,法国人最终的目的肯定是想和西班牙结盟,卡洛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法国人的拉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当中,西班牙到底应该站到哪一方。
站到法国这边就要直面德国军队,站到德国那边就要直面法国军队。不管西班牙选择站在哪一边,都需要在战争中承担巨大的压力,面临巨大的伤亡。
卡洛并不在意战争导致的伤亡,但也不希望看到西班牙在付出大量伤亡的前提下,还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
因此,关于战争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就成了卡洛选择站队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果说站队德国或者法国选择起来相当困难的话,那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思考打败德国或者法国到底能够获得什么。
德国和他的两个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是没有太多殖民地的,打败德奥意三国同盟能够获得的东西并不多,毕竟西班牙不可能吞并这三个国家的本土。
但要是打败法国的话,西班牙能获得的好处可就太多了。法国和西班牙相邻,吞并法国的土地也未尝不可。
就算不能吞并法国的本土,像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样的殖民地,也是可以进行瓜分的。
如果只考虑打败德国或者法国之后获得的利益,很明显与法国为敌更加划算。
但要是考虑到打败德国或者法国之后的世界秩序,卡洛其实更倾向于选择和德国为敌。
一旦让德国成功打败法国,德国将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再想要限制德国可就困难了。
但要是让法国打败德国,就算法国能够取得胜利,肯定也是伤筋动骨的惨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元气大伤的法国对西班牙来说是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的。
甚至还能继续按照历史上二战的剧本,让德国人始终对法国充满仇恨,从而策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法国成为盟友对抗德国,将战场放在法国本土,这么做也不会对西班牙本土的工业和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英国这个游离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国家,要是西班牙下场之后英国继续保持中立,很有可能会让英国人摘了桃子,成为最后的赢家。
因此,在西班牙表达自己立场之前,必须要逼迫英国政府率先表达自己的立场。
如何逼迫英国政府表达自己的立场呢?还得从英国政府最在乎的海军方面入手。
英国政府对自己海军霸权的重视不用多说,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关系的恶化,实际上也是因为德国对英国海权的挑战。
但要是挑战英国海权的国家从德国变成了法国和西班牙,是否会改变英国的选择呢?
虽然将英国逼迫向德国那一方会让世界大战变得更加艰难,但如果能够战胜英德两国,西班牙将进一步抹平和欧洲超级列强之间的差距,从而问鼎欧洲霸主的宝座。
如果在战争中俄国国内相安无事,那对西班牙来说就是最完美的剧本。法国,俄国和西班牙对抗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西班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