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血勇怎可撼险关 (第2/3页)
李神通以手抚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陈敬儿、王行本亦如本王所料,对我高唐镇的进犯,连日唯损兵折将,无有寸功。陈敬儿诸贼且先不言,只说攻我黄芦此关的徐世绩诸部汉贼。彼辈苦战三日,本王今日在关头观得清楚,已成强弩之末,气衰力竭矣!
“我守军若此时出关猛击,必可大破之,擒杀徐世绩,立不世之功!”他转顾张、柳两人,说道,“本王心意已决,决定明日便择精锐,抄山侧小道,夹击徐世绩诸贼!二君何意?”
柳崇礼迟疑了下,却未有再便附和,略露难色,拱手劝道:“大王,出关进击之策,前日已快马报与元帅,然至今未有回令。元帅心意,我等不知。若……,若元帅不允,我等贸然出击,岂非违令而行?此干系重大,还望大王三思。”
李神通转看向张平高:“张将军,你以为如何?”
张平高沉吟片刻,他是前线指挥官,对战场的变化感受更为直接,就说道:“回大王,末将连日观察,汉贼攻势确已渐钝,士卒面露疲态。且据刘三儿禀报,他遵照大王之令,联络南边山中的诸胡部落,频繁袭扰汉贼粮道,颇有所获,焚毁粮车数十辆。
“贼军后路不宁,粮秣艰难,军心必然浮动。若单从战机而论,此时趁其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军心动摇之时,出关进击,确是良机。”他话锋一转,也提到与柳崇礼相同的顾虑,“只是,元帅军令未至,是否再等一等?待元帅钧令抵达,再行定夺更为稳妥?”
李神通站起身,叉着腰,在堂内踱了几步。
他内心交战,一方面是诱人的战功,另一方面是军纪的约束。
最终,求胜的欲望和身为宗王的矜持占据了上风。他猛地停下脚步,决断说道:“良机已至,岂能坐失?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且何况秦王军令!何况秦王远在静乐,焉知此处瞬息万变之敌情?本王意已决!今夜再修书与世民,陈明此间情势之紧迫。然后,明日我等再观一日,若贼势果衰,后日清晨,便开关进击!一切干系,由本王一力承担!”
张、柳二人见李神通神色坚决,且愿承担责任,不敢再强劝,只得领命。
然而,就在李神通刚写好给李世民的书信,准备明日派人送去静乐时。
夜深时分,窦轨派遣的快马携李世民的回令抵达了黄芦关。
李神通被从吏唤醒,他披衣而起,就着烛光,打开了李世民的回令。
系李世民亲自所书,李世民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用笔雄健,语气却充满冷静和告诫:“……李善道起於草莽,而能席卷两河、山东,岂徒幸致?其人善任能,观其所用,或瓦岗旧贼,或降将之才,皆非庸碌。徐世绩既为善道信重,委以方面之任,必有过人之处,未可轻也。公等但当谨守关隘,护离石不失,无得轻易出战!切切此令!”
览毕,李神通如同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满腔热情化为乌有。他捏着军令,坐回床榻,却虽心有不甘,可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