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世民多情应措定 (第3/3页)
能通行的河谷、山道只有两条,只要我以精卒扼黄芦、高唐几个要隘,纵其雄师百万,亦难越之。则是汉军西、东两路,势必进战艰难。而又刘黑闼所统之中路,虽然较少险阻,但我太原坚城,只凭一路,纵然被刘黑闼攻下了祁县、太谷,进到了太原城下,其亦必不会有什么作为,对太原城造不成多大的威胁。由此可知,其南面之三路,正如记室、法曹二公之所断定,无非是虚张声势,为牵制我军主力,分殿下之心罢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注意到李仲文眉头紧锁,问他说道:“将军有何虑之?”
李仲文说道:“敢禀殿下,记室、法曹二公与宗公所言,俱皆中肯,析分明白,仆亦以为然。唯是仆窃以为,有一点不可不备。便是李靖所部。”
“哦?”李世民聚精会神,听他细说。
李仲文说道:“太原郡东部,现为我军所守者,计有和顺、乐平、寿阳、石艾、盂诸县。县虽不少,可各县驻兵皆不为多。据险守之,李靖固是不易夺取;可若李靖并不攻取此诸县?他若虚晃一枪,径过诸县北上,至秀容或崞县与宋金刚等合兵,则宋金刚诸部之势将更盛矣!”
李世民点头说道:“将军此虑,确为深虑。魏刀儿、萧裕两部已向崞县,与宋金刚会合,以我料之,李善道实欲图者,若果为秀容,则现驻善阳的高曦部,很有可能也会被他调到崞县。如此,宋、魏、萧、高四部合兵,声势已颇盛矣,若再添上李靖部,——李靖部号称万众,纵无万众,亦当数千,则其可用之兵,恐即至少将达两万余众。以此之众,秀容将难抵御。对此的确是须当有备,当令太原详探。”再问余下诸臣、诸将,“公等各是何见?”
没有发言的还有宇文歆等人。
去年李元吉镇守太原时,宇文歆是他的佐助,他了解太原的情况,便就太原的城防补充了一点,说道:“殿下,太原城坚池深,守卒万余,粮秣不缺,只要外以谨守,内安百姓,将士同心,一如宗公所指,纵是刘黑闼一路汉贼进至城下,亦足自守,无须殿下多虑。”
宗罗睺得到了宇文歆的肯定,又见房玄龄等没有人再做补充发言了,就起身离席,行个军礼,依然的恭敬姿态中,这时带出了几分慷慨勇气,请战说道:“殿下!汉贼分兵四路,正说明李善道现无与我决战之心。末将愚见,这对我军言之,即正是我军择其虚弱,以其一路而击之的良机。末将敢请殿下坐镇静乐,总揽全局,且勿被汉贼汹汹之势扰乱心神。而末将愿请精兵,为殿下锋锐进击,无论北路秀容,还是中路刘黑闼,抑或还师离石,迎击徐世绩,但凭殿下指派,末将必奋勇破之,以挫汉贼锐气,瓦解其势!”
李世民听罢其言,不觉拍了下案几,再次起身下帐,把他躬着的身子扶起,握住其手,与房玄龄、杜如晦、李仲文等文武诸臣赞赏地说道:“罗睺此语,深得兵法,正合我意!”
松开宗罗睺的手,他来到沙盘前,凝神看了稍顷,取细直鞭在手,点了下秀容、离石、太原南、太原东这四面,说道,“公等适才议论,见解相同,皆以为李善道此四路进兵,意必在秀容,其余三路牵制而已。我意亦然!其之南面三路,无非为使我分心,乱我分寸,使我进退失据,不知所宜为者。却李善道未免小觑於我了!如此,我军宜何以应对?
“罗睺‘择其虚弱,以其一路而击之’,正是上策!任他四路来,我只一路去。通过歼王须达部,从而我军夺占秀容,对我军在河东之局面,已稍扭不利;今若能再歼汉军此四路中之一路,乃至两路,河东之局势就将更为扭转,对我军将转为有利矣!”
他丢下细直鞭,回转身来,顾视诸人,英挺之气已复,斩钉截铁地说道,“秀容,绝不能失,在此根本上,广遣斥候,细探宋金刚、李靖、刘黑闼、徐世绩诸部虚实,吾将择而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