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六章 临汾营诸路出击

第四十六章 临汾营诸路出击

    第四十六章 临汾营诸路出击 (第1/3页)

    宋金刚的军报呈到临汾时,因王须达战败后,其部逃出的将士南下道路不通,只能先北至秀容、或者五台,故李善道还不知王须达全军覆灭。不过,就在当天入夜,宋金刚的第二道军报送到。次日晚上,驻扎五台的萧裕、魏刀儿的急报也呈递到了临汾;同时,宋金刚又有第三道军报呈到。四份军报摆在一起,李善道一时的心情,当真无法形容。

    宋金刚的第一道军报,所奏报的自主要即大败柴绍一事,毋庸多提。宋金刚的第二道军报与萧裕、魏刀儿之军报,则奏报的便是王须达兵败身死此事。在宋金刚的第一道军报中,对此已有禀及,——大败柴绍此战中,宋金刚部擒获到了一些唐军俘虏,包括几个校尉以上军将,拷问之后,大致知悉了王须达兵败的情况。不过当时之所知,主要来自唐军的视角。宋金刚的第二道军报和萧裕、魏刀儿的军报,则依据的是逃到秀容、五台两县的王须达部败兵所说的情况。倒是综合这三道军报,对王须达部覆灭於盂县城下的经过,得以清晰还原。

    李善道既是震惊,又是大怒,王须达是跟从他已久的老部下,其人虽有不足,忠心这块儿毋庸置疑,如今落得全军覆没、身死敌手的下场,不免他兼之亦会有心痛之感。

    因此,李善道少有的失态,一再捶打案几,连声说道:“失我数千虎贲,秀容亦为唐军所夺,三郎啊三郎,缘何不从我令旨,不等宋金刚、元德、魏刀儿诸军与你合兵?使你也兵败身亡,为段志玄所杀,落得个尸首异处。我便有心安葬於你,却也连你尸首都无从得之!”

    刘黑闼、屈突通、李靖、徐世绩、单雄信、尉迟敬德诸将从坐帐中。

    见他这般痛心疾首,彼此相顾。

    单雄信起身说道:“当年在瓦岗时,臣与王须达尝有数见。犹记他个头虽矮,时才为陛下帐下一小吏,而行走顾盼之际,饶有矜豪气,言谈亦有胆略。如今不从陛下之令,遭此惨败,致军覆身亡,实令人痛惜。然事已至此,还望陛下节哀。好在宋金刚临变不乱,用计设伏,遂以力战而大破柴绍等部唐贼骑,斩段志玄,也算是扳回了一局,不堕我大汉军威。”

    要说起来,宋金刚这一仗,确实打得不错。

    他在第一道军报中,详细地李善道禀报了他“初闻唐骑至,臣料其疲惫,因先欲背依丘陵,结阵逆击;而继闻唐骑马悬人首,且持高杆,亦悬一人首,臣知必王须达兵已败矣,忧军心恐骇,或不能战,故又改策,欲先以坚守,然后北撤,而预令张万岁等步骑至程侯山设伏接应。旋臣军将士慨贼骑骄狂,悬我同袍之首,同呼复仇,响遏行云,臣知军心可用,由乃定破贼之决心矣”的整一个迎战唐骑的他个人心理、亦是军事上的部署转变过程。

    李善道老於用兵,稍将自己代入到宋金刚描述的这个环境中,就能非常贴切地感受到宋金刚彼时在这种环境下,接连三次改变策略的艰难与决断之果敢。若与王须达相比,如宋金刚者,才是善用兵者。单雄信说的不错,也亏得柴绍骑还秀容时,在秀容城外的是宋金刚,若换是代北汉军别部,只怕难有此王须达部败后之大捷。宋金刚临敌应变,进退有据,实堪大任。

    目光转回宋金刚的第一道军报上良久,李善道神色渐定,颔首说道:“金刚此战,大败唐骑,既为王须达报了仇,更使唐军不能挟胜北进,虽秀容仍尚未夺回,功劳可称力挽狂澜。”

    ——宋金刚刚刚送到的第三道军报,所奏报之内容,系攻秀容之事。大败了柴绍部唐骑后,他於次日趁胜进攻秀容。但唐骑虽败,柴绍、殷开山犹能坚守。攻了一日,未能攻上城头,晚上接报,约有数千唐军从静乐向秀容开来。於是他就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