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七章 揽降心英果定策

第三十七章 揽降心英果定策

    第三十七章 揽降心英果定策 (第2/3页)

出海。单雄信槊法迅猛,攻势如潮;尉迟敬德则沉稳如山,守得滴水不漏,槊影翻飞间,往往於间不容发之际化解杀招。往来数个回合,看似不分胜负,然李善道与刘黑闼、屈突通、李靖等皆看出,尉迟敬德分明未尽全力,槊下留情。

    李善道恐二人有失,就下令叫停。

    二人收槊下马,至驾前复命。李善道各赐酒一杯,握住两人的手,并举之,顾与左右诸臣、诸将笑道:“朕有如此虎士相助,何愁太原不定!何虑天下不安!”

    包括刘武周、寻相等在内,诸臣、诸将伏拜,再次齐呼万岁,山呼之声,响彻营垒。

    ……

    翌日,李善道於中军大帐召见李破虏与裴承师,向他两人询问马邑、雁门攻下后的情况。

    裴承师答奏说道:“启奏陛下,马邑、雁门诸县克后,一切皆依陛下指令,高曦、宋金刚诸公分择贤吏,安抚士民,开仓赈济,清剿县贼,杜绝在境的突厥等胡掳掠。并遣兵马,收取未附各县。唯分取诸县的情况,因臣等离善阳已有数日,现状并不知晓。”

    李善道问道:“民心如何?刘武周降卒安置如何?”

    裴承师禀道:“敢禀陛下,刘武周残虐,比之故隋昏君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如陛下所责,更引突厥践踏桑梓,代北之民,苦之久矣!今王师吊民伐罪,廓清寰宇,百姓如拨云雾而见青天,无不箪食壶浆,讴歌圣德。市井乡野皆传:‘李氏当王。陛下名应图谶,仁德为怀,真命世之主也!’至於降卒,高曦、宋金刚诸公谨遵圣谕,汰弱留强,尉迟敬德、高满政部降卒,合雁门、善阳、楼烦关等处降众,共得精壮步骑万四千余人。其中步卒部分留守协防,部分补入高、宋、王、魏诸部;骑兵两千拨给了萧裕部。余者步骑约四千,编为两军,拨与了尉迟敬德、高满政统带,然因他两人随至临汾,觐见陛下,此两军暂由宋金刚兼领。”

    李善道点了点头,又问他两人:“南来临汾,路过交城、太原时,卿等所见唐军情形如何?”

    涉及军事,裴承师就没李破虏精通了。李破虏是高曦昔日的同袍,也参与过杨广征伐高句丽的大战,性子虽然有些勇莽,军事上的眼力不乏,便由他回答李善道的这个问题。

    李破虏声若洪钟,禀道:“陛下!途经交城、太原时,臣曾专门抵近,张望过唐贼情形。交城才得了唐贼盛彦师部增援,旗鼓鲜明,城防甚严。太原与交城相同,亦虽白天,也多闭城门。臣等在太原境内,碰上了三四股唐贼斥候,臣虽引骑追逐,尽将杀之,但由此可见,太原唐贼必在城外远近,置了不少耳目。因太原城外,伪唐的守备比交城更严,臣身负押送要犯重责,生怕刘武周等有失,故未有过於迫近城下打看。”

    二人所禀,与近日军报大致吻合。

    李善道就不再多问了,笑与他两人说道:“你俩远道押俘,功不可没。休息几日,再还雁门。”

    两人恭谨应诺,退出帐外。

    这日,李善道召来尉迟敬德与高满政,带着他俩到各营中走了一走。

    但见各营皆是营垒井然,士卒操练呼喝之声震天,戈甲耀日,士气高昂。二人见此等军容,皆由衷叹服:“王师雄壮,以此征战,何往不利?足以荡平天下。臣等愿效死力以报圣恩。”

    连着几日,不断有交城、太原等地的军情呈至。

    李善道一一细看,掐算时日,前时下给高曦等的令旨已有多日,因并数询问王须达等部可有最新的奏报呈到。四月下旬这天,王须达所部最新奏报,呈递到了临汾大营。

    ……

    太原城内。

    在李善道接到王须达奏报后,李世民亦接连接到分别来自南北的各道探马急报。

    在代北的高曦、王须达、宋金刚、萧裕、魏刀儿等汉军诸军,经过短暂的休整、整编降卒后,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