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白马城中庙算筹 (第2/3页)
郡这些地方,汉军势力当下虽已进入,并占据了部分地盘,但不像新定之济阴、东平一样,是全郡皆下。天下大乱已有数年,郡县豪强并起,各郡、各县都有地方势力。类似梁郡、彭城郡这样的外围战场,非为此战的核心区域,汉军一时既无余力尽取,亦无必要即刻全盘掌控,——即便取下,又如何处置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短期内,也难消化。
故对此类地区,李善道现今采取的是羁縻之策。只要如苗海潮、藏君相等这样的地方豪帅不公然反抗汉军,便允许彼辈仍保有地盘,乃至默许彼辈於汉魏之间骑墙观望。
屈突通可令高延霸“而若其势大,便不如暂避锋芒,北走梁郡,另寻战机”之议,即从此出。
梁郡的李公逸兄弟是降附了李善道,但跟着李公逸兄弟降附的,主要只是雍丘和梁郡西部的几个。梁郡共计十几个县,李公逸尽管被李密任为了梁郡总管,但这只是因他系梁郡最大的割据势力,实际上他所能掌控的地盘,也无非就是梁郡西部地区。梁郡东部,另有其它几个地方势力,非他所能掌控。是故梁郡东部,现仍有观望之辈。淮阳郡如果魏军势大,打不成了,高延霸就可以向北退入梁郡东部,一则引诱孟让等追击,在他们的追击中寻找战机;二则还有个好处,便是还可以此呼应雍丘战场,对围攻雍丘的魏军东翼,造成一定的威胁。
李善道闻言,颔首赞成,说道:“屈突公此议甚当,高延霸处,确亦需周密布置。”
他的视线,在沙盘上的雍丘、淮阳、梁郡东部、以及淮阳东边、梁郡南边的谯郡一带巡弋。
如果把东郡、荥阳看作主战场,此片广袤区域便是东侧之外围战场。
此间原本尽是附庸李密的各地郡县势力。
趁着李密在洛阳脱不开身,李善道借大败宇文化及之威,王轨献东郡以降,因此不战而得以从河北渡河到山东之机,抢先动手,经过这段时日的进战,却已是不仅把汉军的势力扩展到了这里,大大削弱了李密在这片区域的影响力,更已占据了一定的先机,形成了一定的布局。
简言之,现下汉军在这块广大的东侧外围战场上的布局,便是以雍丘为点,以淮阳等郡为面。
使陈敬儿、杨善会等固守雍丘,作为支撑。
使高延霸、王薄、綦公顺等机动作战於淮阳、山东等郡,撼动更大的局势。
再进一步说,把东郡加上,则即东郡内线、雍丘为连接内外之枢纽要害,淮阳等郡外线,是乃内外结合,已然是布成了一个立体交织、几乎笼罩了整个山东、河南地区的宏大战场。
……
见李善道巡视沙盘,抚髭思忖,显在考虑高延霸这块儿怎么“筹划”为妥,屈突通就将自己的意见先做道出,进又言道:“大王,王薄、綦公顺二部已克任城,进至郓城。臣愚见,是否可令彼二人暂领东平、济阴防务,调李、高二大将军部南下,或援雍丘,或策应高大将军?”
“令王、綦二部暂理两郡防务,自无不可。然调药师、沐阳两部南下……”李善道略作沉吟。
屈突通察言观色,问道:“敢问大王,是不是另有别策?”
李善道说道:“沐阳部可南下梁郡,既策应雍丘、丑奴,亦可进一步搅动山东局势,迫使李密向淮阳投入更多兵力,予我可乘之机。然药师部,不必南下。我意,檄药师先率部回白马。”
命令李靖先率部还白马干什么?
李善道没有说,不过屈突通、薛世雄等都能意会,大略能猜到他为何有此一个决定。
不外乎两个缘故。李靖虽才略出众,但在汉军中资历毕竟还浅,而高延霸、高曦皆为元从勋将,若令李靖亦南下梁郡,三将并立,谁主谁从,恐生龃龉,此其一。李靖的用兵之能,通过济阴此战,已展露无遗,如此帅才,若仅用与侧翼牵制,未免大材小用,不如调回中枢,既可参赞军务、出谋划策,俟关键战机出现时,亦可委以重任,此其二。
屈突通、薛世雄等,对此都没有意见。
薛世雄说道:“梁郡方向,目下也确无需李、高两支主力齐进,一部足矣。高大将军用兵沉稳,麾下陌刀兵精锐难当,野战无前,调他入梁郡,正得其宜。”
梁郡是外围战场,若是李靖调去增援孟让的兵马较多,魏军在这一地区形成兵力上的优势,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陷入魏军包围。这就需要这片战场的汉军主将必须稳重,不能轻佻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