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测量 (第1/3页)
周益民看了看日头,已近正午,肚子也泛起了饿意。
他轻手轻脚走进里屋,想跟爷爷奶奶说声准备做饭,却见两位老人还躺在床上熟睡。
昨晚知道他要回村,老两口激动得半宿没睡,后来又听说运粮食忙到后半夜,更是牵挂得睡不着,这会儿总算能安心补觉,呼吸都透着安稳。
周益民不忍心叫醒他们,悄悄退了出来,径直走进厨房。
灶台上还摆着早上奶奶没收拾完的碗筷,水缸里的水满当当的,墙角的菜篮里放着几个昨天刚从地里拔的萝卜和白菜。
他挽起袖子,先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又从米缸里舀了两碗小米,淘洗干净后倒进锅里,添上适量的水,点燃了灶膛里的柴火。
火苗“噼啪”地舔着锅底,周益民又拿出两个土豆,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块,白菜洗净撕成大片,从坛子里摸出一小块腊肉,切成薄片。
如果不是周益民回来的话,平时奶奶是舍不得吃,特意留给他的。
锅里的油热了,他先把腊肉片倒进去翻炒,油花“滋啦”作响,浓郁的肉香很快飘了出来。
接着放进葱花爆香,再倒入土豆块和白菜,大火快炒,最后撒上盐和少许酱油,一道香喷喷的白菜炒土豆就出锅了。
随后,他又打了两个鸡蛋,在锅里炒成金黄的蛋块,盛在盘子里。
此时,锅里的小米粥也熬好了,黏稠的粥里飘着小米的清香,上面还结了一层薄薄的米油。
周益民把饭菜端到堂屋的方桌上,刚摆好碗筷,就听见里屋传来爷爷的咳嗽声。
“醒啦?”周益民笑着迎过去,就看见爷爷奶奶正慢悠悠地坐起身,揉着眼睛。
奶奶一看见他,连忙掀开被子就要下床,嘴里念叨着:“哎哟,这都啥时候了,怎么不叫我们起来做饭啊!”
她走到堂屋,看见桌上摆好的饭菜,金黄的炒鸡蛋、油亮亮的白菜炒土豆,还有冒着热气的小米粥,顿时急了,拉着周益民的手说道:“益民啊,你难得回一趟家,是来歇着的,怎么还自己动手做饭?快坐下,奶奶来弄就行,你看你,手都沾油了。”
周益民笑着拍了拍奶奶的手,把她扶到椅子上坐下:“没事,奶奶,不就是做顿饭嘛?”
“平时我也没有少做。”
他又给爷爷盛了一碗粥,递过去:“爷,您也坐,趁热吃,粥刚熬好,还热乎着呢。”
爷爷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满足地叹了口气:“嗯,这粥熬得好,比你奶奶熬的还稠。”
奶奶嗔怪地瞪了爷爷一眼,却还是拿起筷子,给周益民夹了一大块炒鸡蛋:“多吃点,看你瘦的,补补身子。”
周益民笑着应着,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看着爷爷奶奶吃得香甜,心里暖暖的——比起山珍海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才是最踏实的幸福。
转眼到了中午,日头升到半空,把周家庄晒得暖融融的。
村里的大饭堂前,老支书背着手走了过来,身上还穿着昨天运粮食时沾了尘土的旧衣裳,眼下却带着几分疲惫后的轻松。
他刚走近,就看见食堂师傅正蹲在灶台边添柴火,锅里“咕嘟咕嘟”煮着东西,飘出淡淡的米香。
“师傅,今天的饭可得做丰盛点。”老支书开口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昨晚运粮食忙到后半夜,他没睡几个小时就起来了。
食堂师傅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好的。”
他也没有多问为什么,反正按照吩咐来做就没有错。
不过食堂师傅还是知道为什么,无非就是昨天晚上,大家都辛苦了一整晚,今天中午就好好犒劳一下大家。
食堂师傅就站起身,招呼着帮忙的妇女们:“都动作快点!把土豆削了,白菜切了,今天给大伙做白菜炖土豆,再蒸两笼二合面馒头,粥也熬稠点!”
妇女们应着声忙活起来,削皮的削皮,切菜的切菜,灶膛里的火苗越烧越旺,锅里的油“滋啦”响着,白菜和土豆倒进锅里,瞬间飘出诱人的香味。
不一会儿,两笼二合面馒头也蒸好了,掀开蒸笼盖,热气腾腾的馒头暄软饱满,黄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