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神通不敌天数 (第2/3页)
矛头指向最好欺负的人头上。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缺失,涉及到了政治文化以及法治各个方面。
必须要把权责分清楚才能说公平二字。
强征百姓入山既起不到作用,还会徒增伤亡,简直是魔道行径。
再说东海郡的童年阴影用东冶郡的百姓来填坑,着实有些不讲道理。
嘴上说是公平,实则还是私欲伎俩。
这就是权力没有监督的下场,任由一把手随着心性乱来。等你以后幡然醒悟,这里的人又活不过来。
若不是于公弟子的身份在这里,许宣可能反手就把这个坑货给搞下去了。
没办法的圣父打算给对方上最后一课,先从最熟悉的圣人语录开始讲起,毕竟读书人最吃这一套。
只要开始辩经,这事拖一拖,拖到火气下去了,魔性平稳了,咱们就可以来个当头棒喝。
于是乎.
“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庸》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百姓心中有着朴素的道德情怀,但是漠视此事发生是教化的缺失,是王道的缺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缺失,是天子的
反正都有错,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坏人,就是好人。
着重批评了前东冶郡守的不作为,将乐县令的不作为,以及现东冶郡守的乱作为。
周举则表示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全对,圣人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我师于公这样的好人却被一旨圣意困在吴郡。我娘亲的孝顺感天动地,一样被冤杀在校场之上。
许宣都惊了,你之前虽然心有戾气,可没有这么叛逆啊。
虽然领悟出圣人不是什么都对的道理让人很欣慰,可用在本座的身上多少有些别扭。
“咳咳,那我再举个例子,在吴郡有个地方叫做桐庐,桐庐有个西门县令,他”
周举继续不听不听,表示个例不能代表全部。正所谓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我屮,这辩证法给你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