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提矛而来 (第1/3页)
而最前方的郡尉走着走着腿肚子都在哆嗦,你们这些算什么,我才是胆大包天好不好。
作为武官之首引兵入城,若是没有人帮衬就可以找个干净的地牢吃点好的了。
众人一边走一边说着之前的所作所为,每每想起都让人感觉不真实。
其中一个文官最后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听说,儒家正气可以正人心,想来我们都是被于大人的正气所感染,不然如何解释我等的行为。”
众人先是沉思,然后点头赞同。
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只有一种可能,也必须是这种可能。
这时又有人问道:那长沙相
沉默,行走的几十名官员就像是僵尸一样麻木前行,从头皮到脚底都有些突突。
那厮据说还挂在房梁上无人敢动,谁都不想碰这个大雷。
一郡之首,在天变之时因为愧对建邺父老而自尽,这里面的问题不可深究啊。
“咳咳,长沙相自尽已成事实,不如问问于老大人如何解决好了。”
众人皆道一声好。
老大人屹立朝堂多年,经验丰富,见过的大风大浪比我们要多得多,自然是有方法的。
于是大家默契的加快脚步,同时把身上捯饬的惨烈一点,都不容易啊。
所以当于公步履蹒跚的走出龙江关时就看到了等在这里的建邺官员。
“于大人,幸不辱命,末将已经”
“奉大人之命,建邺完好无损,不然下官如何面对”
“于公不愧是儒侠,关键时刻.”
“正所谓先”
几十人争前恐后的诉说着自己的功绩,还夹杂着对老人家的关心,这种暖心的方式真让人感动。
你看,你看,老爷子的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于公眼前一黑。
仿佛看到了一口硕大的铁锅从天而降。
不发一言的上了战车,就这么平静的回到了已经空无一人的相府。
桌案上摆着自己的令牌,完整的兵符,以及一封忏悔告书。
“仔细说说,尔等为了建邺都做了哪些努力。”
当听完在场官员的所作所为后也是五味杂陈。
调兵入城镇压骚乱,秋毫无犯井然有序。
从行政层面到武力层面都完美的无懈可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