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正反二象 (第1/3页)
上塘河,码头。
许宣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没有正经的坐过船,或者说没有坐过正经船。
画舫那个它的运动轨迹主打的是一个气氛和保密。
正常移动一直都是靠马车或者步行。
论速度应该是步行要快上很多,若是学到一些爬云之术可能连走路都不用。
这坐船出远门还是挺新鲜的。
靠近码头的路上倒是放开了心神听了听后方季某人的吹嘘。
听了几句就收回了灵觉,简直不堪入耳。
来到码头边远远就看见了书院的楼船。
即便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也得感叹一声确实宏伟,不愧是战争利器。
楼船,作为一种具有重楼式上层结构的战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科技的爆发节点一直都是和战争有关,古代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时候生存的压力会逼的人们不得不想尽办法用外物来帮助战争胜利。
在大晋灭吴之战中,楼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长江之上和吴国争锋,晋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
益州刺史王濬率领的水军,便是以楼船为主力,沿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这些楼船不仅规模宏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而且设计巧妙,使得晋军能够在水上作战中占据优势。
书院的楼船是模仿战船制式修改而成,去掉了水上堡垒那些獠牙,规模也小了很多。
共有三层,各层建筑物分工明确。
第一层称“庐”,第二层称“飞庐”,最上层称“雀室”,是船上的瞭望台。
可各类房间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让觐天和崇绮书院的学生老师安排上宽敞的单人间。
船工,水手,随从等也有各自的空间。
此刻码头上正在不断的运送物资上去,既是压仓,也是补给。包括一辆巨沉的战车,和几匹战马。
许宣看着此物不断打量,就仿佛看到了一件新奇的玩具。
不止许宣如此,其他学生也不是家家都有船只,还是这等规模的大船,同样好奇的观望。
这时另一队马车到达,于公走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