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故态复萌 (第2/3页)
了顿,又叮嘱道:“俞总,你就不用多聊这个了,免得有风波。”
非典型领导碰见非典型董事长,话也变得直白。
俞兴点了点头,说也行,不说也行。
万领导还有车展上的流程安排,最后给了俞兴一个建议:“俞总,你们之前要集中精力搞研发,这我明白,现在车快上市了,你该和媒体聊聊新能源,那就多聊聊,这也不光是碳硅集团,同样是新能源的事情嘛,你不要只偏爱你的互联网。”
俞兴哭笑不得:“我对互联网还偏爱啊?”
“我在新闻上看到你的名字都是另外一个碳硅的事情。”万领导笑道,“这还不算偏爱吗?”
俞兴摇头:“媒体都爱互联网,他们就爱发那个。”
万领导指了指俞兴胸前的工牌:“呶,俞总,你自己都是挂着‘最新热点’的牌子进来的。”
俞兴:“呃……”
他今天参加车展的媒体日确实是拿了这样的工牌。
万领导笑着最后的握了握手,对于见到俞总的交流还是很满意的。
王川福又聊了几句车,忽然说道:“俞总,能量密度的话容易得罪人。”
“就事论事罢了,反正也没别人听见。”俞兴笑道,“我这个人有时候就这样,嘴比脑子快,确实得学习学习王总的沉稳。”
王川福认真打量俞总,想着他以前做百晓生的事迹,觉得这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较真的。
但他转念一想,碳硅集团造车可能确实需要这种较真。
两人又聊了一会,恰逢有媒体过来采访,也就各自分开。
俞兴想着领导对于舆论的建议,这次就没拒绝,而是往角落里走了走才接受临时的采访。
施铭拿着话筒,对于逮到碳硅集团的俞兴很兴奋。
他是羊城交通台FM105.2《汽车玩家》栏目的记者,今天奉命来报道车展首日的状况,但除了一些寻常的资讯,也没什么爆点。
作为资深行业舆论人士,也作为车迷,又是羊城本地汽车俱乐部的一员,他之前就瞧见俞兴和领导的身影,本来没法凑上去,但“落单”之后就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诘问”机会。
施铭对新能源汽车有着有限的关心,知道碳硅集团在做汽车,但不觉得能做成什么样,尤其在知道对方要做三十多万的车之后更觉不妥当了。
“俞总,听说碳硅集团明年要上市的汽车把价位定在30多万,这样上来就做高端产品的路线是不是不太稳重?”施铭的第一个问题就展示了一些立场。
俞兴这两年和媒体打交道比较少,但也只是相较于自己之前的状态。
他瞥了一眼面前的记者,慢条斯理的说道:“国内自主品牌过去竞争确实都是想着从下往上的竞争,先打好地基,再继续开拓,我很明白这一点,但汽车电气化的发展可以进行从上往下的竞争尝试,具体到中大型SUV而言,我们对准的目标群体实际上在BBA之下只有一款汉兰达的销量很不错。”
“从下往上造车,实际上面临着很多也很卷的竞争,而在中高这一段,竞争反而相对没那么激烈,我今天和大家一起逛了逛车展,看到诸多新能源车型,对于我们碳硅集团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是很有信心的,绝对品质一流。”
俞兴自觉回答已经比较实在了。
只是,施铭无法眼见为实,难以相信跨界而来的碳硅集团,也不觉这种竞争路线真的可行,直接问道:“俞总,你觉得碳硅集团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里造出不错的品质,但你的车不光是和新能源竞争,要怎么和累积多年经验的燃油车企比拼品质呢?”
俞兴笑着反问:“你是说,我们的车要怎么和排放造假、串联垄断市场、前董事长做空自家公司的竞争对手比拼品质吗?”
施铭没想到俞兴说变就变,怔了两秒才强调道:“俞总,我们说的是产品,不是车企的……的某些行为,是聚焦产品。”
俞兴再笑:“你是说,那些偏置碰撞成绩不佳,之前不愿使用高强度钢而现在有的已经改款使用,但仍然有的还没改款的产品吗?”
施铭脸色有点涨红:“你这,你这……”
他吸了一口气,换了种角度:“俞总,听说你造的车是六座车型,这样罕见的定位,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如果’假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