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零六章 人间正道

第九百零六章 人间正道

    第九百零六章 人间正道 (第1/3页)

    只有身在官场的人才知道,从寄禄官转到实权官,这其中的过程有多艰难。

    大宋的官僚制度严重臃肿,冗员过甚。

    “寄禄官”的存在,本身就是皇权对臣权的妥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笼络士子人心。

    巩固皇权很重要,太祖立国后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决定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这样的方式笼络文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赵匡胤得国不正的事实。

    于是立国百年后,大宋造成了一种现象,朝廷的寄禄官比实权官还多,并且多得多。

    这些寄禄官有的是祖上恩荫,有的是正经的科举入仕,在官职上,朝廷是很大方的,只有够资格,官职管够,但是想要实权,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正常人都知道,寄禄官与实权官有着天壤之别,在大宋的官制体系里,“官职”是虚的,“差遣”才是实实在在的。

    郑朝宗就是如此,他当奉议郎这个寄禄官已十来年了,他太想进步了。

    所以政事堂的官员选中他时,只问了他一句话,想不想进步。

    郑朝宗几乎没有犹豫,立马就答应了。

    然后,政事堂官员很认真地告诉他,这次下放京畿路乡村的重要性。

    简单的说,并不是只让你参与劳作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能体察到民间百姓的疾苦,敏锐地发现民间的问题,找到官府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点,以及朝廷的新政在地方上的落实情况等等。

    下放,不是让你种田,而是让你考察。

    深入到民间基层,放下官员的身份和架子,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深刻解读民间,官府和政策三者之间存在的利弊,问题和矛盾。

    下放到这个新王村的第一个月,老实说,郑朝宗的态度是很敷衍的。

    表面上他不敢多说什么,但内心里,他对官家的这个决定是嗤之以鼻的。

    参与农户耕作也就罢了,为了进步,咬咬牙只当是走个形式。

    但政事堂要求记下所见所闻,以及官府与百姓的矛盾,新政的落实等各种真实情况,每天当成日记写下来。

    这个……就不太可能了。

    正经人谁写日记?

    谁会把心里话写进日记里?

    写在日记上的能叫心里话吗?

    下贱!

    朝堂党争那么激烈,新党旧党互相斗法,中央朝廷与地方官府的关系微妙复杂,地方官员与本地商贾地主的关系又是盘根错节,各种勾结。

    一层层关系比蜘蛛网还复杂,郑朝宗一个啥都不是的寄禄官,若真在日记里写下民间的真实情况,最后送进政事堂,敢问……他还能活吗?

    更何况,在郑朝宗下放到新王村的第二天,就有阳翟县衙的胥吏特意赶过来,语气温和但隐含威胁地转告了知县的话,让他对民间的所见所闻,“斟酌上报”。

    这四个字分量很重,郑朝宗不敢不听。

    他只想走个形式,完成朝廷的任务,争取晋升实权官职,但他并不敢得罪本地的官府和商贾地主勾结的势力。

    于是郑朝宗下放到新王村后的第一个月,他每晚所写的,大多是新王村的风土人情,本地的民风民俗,特产等等,只有这些不痛不痒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